[發明專利]車室內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2720.5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15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1 |
| 發明(設計)人: | 春成英史 | 申請(專利權)人: | 鈴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R13/02 | 分類號: | B60R13/02 |
| 代理公司: | 11406 北京格羅巴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白銀環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室內 結構 | ||
提供有利于在確保對于乘員的沖擊吸收性能的同時改善側氣囊的展開性能的車室內結構。車室內結構包括在車體側部的前車門和在前車門后方的中立柱,前座椅布置于前車門和中立柱的車室內中央側,車門裝飾件安裝于前車門的車室側,中立柱裝飾件安裝于中立柱的車室側,扶手設置于車門裝飾件,前座椅具有座墊和座椅靠背,側氣囊收納在座椅靠背的與中立柱相鄰的側部中,在中立柱裝飾件的里面形成有加強結構,加強結構由連接成格子狀的肋構成且與中立柱裝飾件形成為一體,加強結構的下端位于與側氣囊的收納位置的下端等高的位置或比側氣囊的收納位置的下端低的位置,加強結構的上端位于與扶手位置大致等高的位置,加強結構在下端和上端之間延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室內結構,更特別地涉及安裝于中立柱的室內側的中立柱裝飾件及其周圍的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地,在車室內結構中,通過對由金屬制成且通過加壓成形而形成的板部件進行焊接來形成車體結構,由樹脂成形品制成的內部部件安裝于室內側的表面。在這些內部部件中,在里面側形成多個肋,使得能夠獲得適當的剛性和沖擊吸收性能。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作為乘員側方的沖擊吸收結構的多個板狀肋設置在安裝于中立柱的室內側的內部部件(立柱裝飾件、裝飾件上部)的里側。
另一方面,為了對從車輛側方作用的外力進行沖擊吸收的目的,在某些情況下安裝從座椅靠背的側部沿著車室內的側面朝向前方展開的側氣囊。例如,專利文獻2公開了不與朝向前方展開的側氣囊干涉的座椅靠背框架結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1850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21239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收納在座椅靠背的側部的側氣囊設置成在與位于車室內側面的內部部件或特別地為與座椅靠背相鄰的中立柱裝飾件接觸的狀態下向前方展開。然而,由于氣囊的展開沖擊大,所以如果中立柱裝飾件的剛性不足而且展開所需的能量由中立柱裝飾件的變形所吸收,則擔心不能獲得期望的展開范圍或展開速度。
鑒于上述情況做出本發明,其目的是提供在確保對于乘員的沖擊吸收性能的同時有利于改善側氣囊的展開性能的車室內結構。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車室內結構中包括在車體側部的前車門(2)和在所述前車門的后方的中立柱(11),前座椅(5)布置于所述前車門和所述中立柱的車室內中央側,車門裝飾件(21、22)安裝于所述前車門的車室側,中立柱裝飾件(4)安裝于所述中立柱的車室側,扶手(23)設置于所述車門裝飾件,所述前座椅具有座墊(51)和座椅靠背(52),側氣囊(6)收納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與所述中立柱相鄰的側部中,在所述中立柱裝飾件(4)的里面形成有加強結構(44),該加強結構(44)由連接成格子狀的肋構成且與該中立柱裝飾件(4)形成為一體,該加強結構(44)的下端位于與所述側氣囊(6)的收納位置的下端等高的位置或比所述側氣囊(6)的收納位置的下端低的位置,該加強結構(44)的上端位于與所述扶手(23)位置大致等高的位置,所述加強結構(44)在該加強結構(44)的下端和該加強結構的上端之間延伸。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車室內結構如上所述地構造且具有下述效果。
當外力從車輛側方作用且側氣囊從座椅靠背展開時,通過加強結構改善了與側氣囊的初期展開區域相鄰的中立柱裝飾部分的剛性,并抑制了中立柱裝飾件的不必要的變形,由此能夠確保對于側氣囊而言期望的展開軌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鈴木株式會社,未經鈴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27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