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終端及其應用程序權限控制方法、裝置和服務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1565.5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97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6 |
| 發明(設計)人: | 施錦岸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62 | 分類號: | G06F21/62;G06F21/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 11330 | 代理人: | 王增鑫 |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區新***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終端 及其 應用程序 權限 控制 方法 裝置 服務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終端應用程序權限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智能終端發送的行為數據;當判斷行為數據與第二智能終端預設的指定行為數據相匹配時,發送啟動預設應用程序的控制指令至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當且僅當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都啟動預設應用程序時,接收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反饋的運行預設應用程序產生的結果數據;根據該結果數據修改與第一智能終端相對應的應用程序權限控制列表并推送至第一智能終端。通過本發明的方案,使得第二智能終端對第一智能終端應用程序的權限控制更智能化,使家長可以更好的對孩子使用的智能終端的應用程序進行管理與控制,同時,提高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中權限控制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智能終端及其應用程序權限控制方法、裝置和服務器。
背景技術
可穿戴設備通常是指直接穿戴在用戶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智能設備,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與遠端服務器進行交互,以及經語段服務器終端與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交互,從而可以實現多種功能,特別是運用在對兒童的監護方面,因此,深受廣大家長的青睞。
與此同時,隨著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與普及,對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和操作全面性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針對可穿戴設備而開發的應用程序也隨之增多;目前,市場上推出的智能穿戴設備具有電話、短信、音樂、游戲等各種應用功能。
然而,可穿戴設備也是把雙刃劍,兒童雖然能享受可穿戴設備帶來的實用性,如定位應用功能,同時,由于兒童年齡小,自控能力還不夠,可穿戴設備中也有些應用程序會給兒童帶來負面影響,如沉迷游戲等。鑒于此,迫切需要設計一種新的對可穿戴設備應用程序權限控制的方式,更好的管理可穿戴設備應用程序權限,同時,還能增加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智能終端及其應用程序權限控制方法、裝置和服務器,實現在增加家長跟兒童的互動的同時對孩子的智能終端的應用程序進行更好的管理與控制。
為實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終端應用程序權限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接收第一智能終端發送的行為數據;
當判斷所述行為數據與第二智能終端預設的指定行為數據相匹配時,發送啟動預設應用程序的控制指令至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
當且僅當所述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都啟動所述預設應用程序時,接收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反饋的運行所述預設應用程序產生的結果數據;
根據該結果數據,修改與第一智能終端相對應的應用程序權限控制列表,并推送至第一智能終端。
優選地,所述判斷所述行為與第二智能終端預設的指定行為相匹配,具體包括:
判斷所述行為數據是否與預先存儲的指定行為數據模型相匹配;和
判斷所述行為數據是否與第二智能終端預設的指定行為執行時長相匹配,所述行為數據包含行為的執行時長。
優選地,所述判斷所述行為數據是否與預先存儲的指定行為數據模型相匹配的步驟中,包括:
判斷所述行為數據是否都符合所述指定行為數據模型中預設的閾值范圍,若是,則確定所述行為數據與預先存儲的指定行為數據模型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發送啟動預設應用程序的控制指令至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的步驟前,包括:
開放所述預設應用程序的權限并設定其使用的時間范圍。
優選地,所述發送啟動預設應用程序的控制指令至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的步驟后,包括:
接收第一智能終端和第二智能終端發送的確認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156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