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增強牽伸區纖維控制的紡紗裝置和紡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1190.2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202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新金;蘇旭中;謝春萍;徐伯俊;崔世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H5/70 | 分類號: | D01H5/70;D01H5/72;D01H5/22 |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聶啟新 |
| 地址: | 2141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膠輥 牽伸羅拉 滾輪式 前羅拉 紡紗裝置 纖維控制 整理組件 牽伸區 加裝 牽伸 上銷 紡紗 轉動 集聚組件 控制作用 后羅拉 前膠輥 前鉗口 中膠輥 成紗 羅拉 前部 須條 集聚 | ||
1.一種可增強牽伸區纖維控制的紡紗裝置,包括由后羅拉和后膠輥組成的后牽伸羅拉對、由中羅拉和中膠輥組成的中牽伸羅拉對、由前羅拉和前膠輥組成的前牽伸羅拉對,所述后羅拉包括后羅拉軸,在后羅拉軸上固定連接有后羅拉套,所述后膠輥包括后膠輥軸,在后膠輥軸上通過軸承連接有后膠輥套,所述中羅拉包括后羅拉軸,在中羅拉軸上固定連接有中羅拉套,所述中膠輥包括中膠輥軸,在中膠輥軸上通過軸承連接有中膠輥套,所述前羅拉包括前羅拉軸,在前羅拉軸上固定連接有前羅拉套,所述前膠輥包括前膠輥軸,在前膠輥軸上通過軸承連接有前膠輥套,其特征是:所述后膠輥、中膠輥、前膠輥固定在加壓組件的下方,相鄰兩個錠子的前膠輥軸、中膠輥軸、后膠輥軸一體化連接組成一個錠子對,一個錠子對的前膠輥套、中膠輥套、后膠輥套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在所述中膠輥上加裝有上銷,所述上銷包括左銷片和右銷片,所述左銷片和右銷片通過中間銷片連接,所述左銷片和右銷片為直角三角形結構,所述左銷片和右銷片和前端為圓弧形,在所述左銷片和右銷片的上側面上分別加裝有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所述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為圓柱形,所述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的外側圓周的一側固定在左銷片和右銷片的上側面上,在所述左銷片前端連接有左前整理組件,在所述右銷片的前端連接有右前整理組件,所述左前整理組件和右前整理組件包括第一中間軸,所述第一中間軸為實心圓柱形,所述左前整理組件的第一中間軸的右端、右前整理組件的第一中間軸的左端通過弧形連接棒連接在左銷片和右銷片上,所述左前整理組件的第一中間軸的右端通過第一軸承與弧形連接棒相連,所述右前整理組件的第一中間軸的左端通過第二軸承與弧形連接棒相連,在所述左前整理組件和右前整理組件的第一中間軸上固定緊套有第一套和第二套,所述第一套和第二套之間為須條纖維整理區,所述中間銷片的后端連接有左支架和右支架,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中間部位分別設置有左弧形嵌入口和右弧形嵌入口,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尾端第一后整理組件和第二后整理組件,所述第一后整理組件位于第二后整理組件的前部,所述第一后整理組件和第二后整理組件包括第二中間軸,所述第二中間軸為實心圓柱形,所述第二中間軸的中間部位固定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尾端,在所述第一后整理組件和第二后整理組件的位于左支架左側的第二中間軸上固定緊套有第三套和第四套,在所述第一后整理組件和第二后整理組件的位于右支架右側的第二中間軸上固定緊套有第五套和第六套,所述第一后整理組件和第二后整理組件的第三套之間緊貼、第四套之間緊貼、第五套之間緊貼、第六套之間緊貼,所述第三套和第四套之間、第五套和第六套之間為須條纖維整理區,在前羅拉上加裝有集聚組件,所述集聚組件位于前羅拉與前膠輥按壓接觸形成的前鉗口的前端,所述集聚組件包括第三中間軸,所述第三中間軸的左端和右端分別通過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與左連接支架和右連接支架的后端連接,所述左連接支架和右連接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加壓組件上,在所述第三中間軸上固定的緊套有第七套和第八套,所述第七套和第八套之間為前集聚區,前羅拉軸通過主電機帶動轉動,中羅拉軸通過第一齒輪與前羅拉軸連接,后羅拉軸通過第二齒輪與中羅拉軸連接。
2.一種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增強牽伸區纖維控制的紡紗裝置的可增強牽伸區纖維控制的紡紗方法,其特征是:上銷通過左弧形嵌入口和右弧形嵌入口嵌入到一個錠子對的中膠輥套之間的中膠輥軸上,實現上銷的固定安裝,上皮圈緊套在中膠輥套、左銷片或右銷片的左支撐柱或右支撐柱、上銷的左銷片或右銷片的圓弧形前端上,實現上皮圈的安裝,一個錠子對的后膠輥、中膠輥、前膠輥的后膠輥套、中膠輥套、前膠輥套之間的后膠輥軸、中膠輥軸、前膠輥軸嵌入到加壓組件的下方的后抓、中抓和前抓內,實現后膠輥、中膠輥、前膠輥的安裝;紡紗時,加壓組件按下,使得后膠輥套和后羅拉套之間緊密按壓、中膠輥套和中羅拉套之間緊密按壓、前膠輥套和前羅拉套之間緊密按壓,后膠輥套和后羅拉套之間形成后鉗口,中膠輥套的上皮圈和中羅拉套之間形成中鉗口,前膠輥套和前羅拉套之間形成前鉗口,同時左前整理組件和右前整理組件的第一套和第二套與前膠輥套緊貼,第二后整理組件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第六套與后膠輥套緊貼,電機直接帶動前羅拉軸轉動,繼而帶動前羅拉套轉動,繼而帶動與之緊密按壓接觸的第七套、第八套和前膠輥套轉動,第七套、第八套轉動繼而帶動與之固定連接的第三中間軸轉動,前膠輥套轉動繼而帶動左前整理組件和右前整理組件的第一套和第二套轉動,繼而帶動第一中間軸轉動,前羅拉軸轉動繼而通過第一齒輪帶動中羅拉軸轉動,繼而帶動中羅拉套轉動,繼而帶動與之緊密接觸的中膠輥套轉動,中羅拉軸轉動繼而通過第二齒輪帶動后羅拉軸轉動,繼而帶動后羅拉套轉動,繼而帶動與之緊密接觸的后膠輥套轉動,后膠輥套轉動繼而帶動第二后整理組件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第六套轉動,繼而帶動第一后整理組件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第六套轉動,繼而分別帶動第一后整理組件和第二后整理組件的第二中間軸轉動;紡紗時,粗紗由后膠輥套和后羅拉套之間按壓喂入,由后鉗口輸出后進入第二后整理組件的第三套和第四套之間的第二中間軸或者第五套和第六套之間的第二中間軸,此時第二中間軸與粗紗內纖維之間的摩擦接觸為纖維提供第一附加摩擦力場,第三套和第四套或第五套和第六套使得纖維之間的更加抱合,而后進入第一后整理組件的第三套和第四套之間的第二中間軸或者第五套和第六套之間的第二中間軸,此時第二中間軸與粗紗內纖維之間的摩擦接觸為纖維提供第二附加摩擦力場,第三套和第四套或第五套和第六套使得纖維之間的更加抱合,而后由中膠輥套的上皮圈和中羅拉套之間按壓輸出,受到后牽伸羅拉對和中牽伸羅拉對組成的后牽伸區的牽伸作用,由中鉗口輸出后進入左前整理組件或右前整理組件的第一套和第二套之間的第一中間軸,此時第一中間軸與粗紗內纖維之間的摩擦接觸為纖維提供第三附加摩擦力場,第一套和第二套使得纖維之間的更加抱合,最后由前膠輥套和前羅拉套之間按壓輸出,受到中牽伸羅拉對和前牽伸羅拉對組成的前牽伸區的牽伸作用,得到牽伸后的須條,須條由前鉗口輸出后由第七套、第八套之間的第三中間軸的上方穿過,一方面受到前集聚區的機械式的集聚作用,另一方面由第三中間軸的轉動帶動輸出,從而減少阻捻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119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