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污泥除臭減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50444.9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25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林智;胡珂珂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0 | 分類號: | C02F11/00;C02F11/122;C02F11/14;C02F11/143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楓 |
| 地址: | 528313 廣東省佛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污泥 除臭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城市污泥除臭減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污泥投入化漿池中,加水化漿至泥漿的含水率在80?98%范圍內;步驟二:通過振動篩除去泥漿中粒徑較大的顆粒,并將除雜后的泥漿投入研磨機中進行研磨、破壁;步驟三:將研磨后的泥漿送入反應池中,先加入含氯酸鹽,再加入含硫化合物、含氯化合物或聚合氧化物除去泥漿中的臭味,最后采用弱堿中和泥漿;步驟四:在泥漿中加入絮凝沉降劑使泥漿中的污泥顆粒聚集;步驟五:將經沉降后的泥漿通過壓濾機脫水使得污泥的含水率降至25?60%,脫水后的污泥送至成品池,回收污泥壓濾后產生的水至水池。采用本發明,可除臭殺菌,有效地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泥處理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城市污泥除臭減量方法。
背景技術
城市污水處理時并沒有專門的除臭工藝,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帶有臭味,這是因為在污泥中包含了如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微生物,經過長期的繁衍使得污泥變臭。現如今通常采用的除臭方式是污泥中溫厭氧消化工藝(如CN104163553A一種污泥處理方法),然而微生物的代謝轉化時間長,產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氣量少,不利于快速處理污泥。
除此之外,城市污泥的含水率高達80-97%,沒處理的污泥直接填埋后,填埋場的地表會形成沼澤狀,且其中的水份會慢慢溢出形成劇毒的污泥滲濾液污染水源和土壤。沒處理的污泥很難被資源化利用,因為含水量太高,只要產生運輸,則意味著很大一部分運輸成本在水份上(含水量80%左右)。而且是稀泥,給運輸造成很大困難。污泥的其中一個最大的利用方向是焚燒發電,而沒處理的污泥含水率太高,要浪費很大的熱能在蒸發水分上。
而污泥的處理運行費用高,目前,傳統的方法是通過投加混凝劑、助凝劑進行調理,然后機械脫水處理,形成含水率為 70%-80%的泥餅外運進行衛生填埋、焚燒處理、發酵制肥,這種方式因含水率太高對填埋場的周邊環境以及處理效果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或需進一步干燥才能進入焚燒爐處理及發酵制肥。然而經過機械脫水后的含水率還很高的原因是污泥中生物細胞及膠體含有大量的“間隙水”無法通過傳統機械脫水的壓力全部擠出,同時污泥含水率在 60%-65%之間時呈粘漿狀,水分子被一層膠體包裹,這個區域稱之為污泥的“粘膠相區”,是污泥脫水最難的階段,用傳統的機械脫水的方法是很難進一步脫除的。所以,必需采取特殊的手段破解細胞間的結構及污泥“粘膠相區”,使得部分“間隙水”被排出,再通過機械壓濾的方式濾除。現有的破壁技術一般有高溫干燥技術、機械和超聲波的技術、強氧化藥劑破壁技術。高溫干燥技術在污泥處理過程中同時產生二惡英等有害廢氣,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用機械和超聲波的技術進行細胞破壁,除了設備投入較外大,運行時需消耗大量的電力。所以,運行費用大。采用強氧化藥劑進行污泥細胞破壁方法,由于80%含水率的污泥濃度高,藥劑很難進行充分融合,添加量大,成本也高。因加入了化學藥劑后,可能對污泥的后續處理帶來了不利因素。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新的除臭及脫水的工藝方法以解決現有城市污泥除臭時間長,脫水減量難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城市污泥除臭減量方法,可除臭殺菌,有效地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城市污泥除臭減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污泥投入化漿池中,加水化漿至泥漿的含水率在80-98%范圍內;
步驟二:通過振動篩除去泥漿中粒徑較大的顆粒,并將除雜后的泥漿投入研磨機中進行研磨、破壁;
步驟三:將研磨后的泥漿送入反應池中,先加入含氯酸鹽,再加入含硫化合物、含氯化合物或聚合氧化物除去泥漿中的臭味,最后采用弱堿中和泥漿;
步驟四:在泥漿中加入絮凝沉降劑使泥漿中的污泥顆粒聚集;
步驟五:將經沉降后的泥漿通過壓濾機脫水使得污泥的含水率降至25-60%,脫水后的污泥送至成品池,回收污泥壓濾后產生的水至水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5044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