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綿城市洪水調蓄回用系統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611149672.4 | 申請日: | 2016-12-13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978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發明(設計)人: | 李政;朱卓誠;劉學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
主分類號: | E03F5/00 | 分類號: | E03F5/00;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洪水 回用池 調蓄池 施工 回用系統 沉降池 分流器 水溝 排水管 凈化裝置 明溝 海綿 城區 過濾裝置 抽水泵 出水管 進水管 試運行 有效地 再利用 底端 放樣 測量 防洪 水資源 回收 | ||
1.一種海綿城市洪水調蓄回用系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洪水調蓄池、洪水回用池、分流器和凈化裝置,所述洪水調蓄池通過明溝連接城區水溝,所述明溝上設置有欄污過濾裝置,所述洪水調蓄池的頂面上設置有第一人孔,所述洪水回用池位于所述城區水溝的另一側,所述洪水調蓄池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溢流管,所述洪水調蓄池的底端通過第一排水管連接所述洪水回用池,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設置有抽水泵,所述洪水回用池與所述城區水溝之間設置有沉降池,所述沉降池內設置有所述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的兩側分別通過進水管和出水管連接所述城區水溝和所述洪水回用池,所述分流器的底端通過市政排水管連接市政管網,所述洪水回用池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二溢流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溢流管位于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上方,所述洪水回用池的頂面上設置有第二人孔;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測量放樣
a、首先根據城區水溝的分布情況制定洪水調蓄回用系統的施工方案,通過測量城區水溝的長度和深度確定洪水調蓄池和洪水回用池的容量,并根據城區水溝的載水量確定洪水調蓄池和洪水回用池的施工位置,在指定的施工位置做上標記;
b、然后根據施工位置的土質確定施工機具,并將施工機具運送至施工現場,在施工前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同時做好技術交底工作,確定施工標準;
2)洪水調蓄池施工
a、首先對城區水溝的一側做有標記的施工位置進行清理,并以該施工位置為中心劃設半徑為45~55m的安全區域,安裝圍欄進行安全隔離,用白色石灰粉在施工位置上畫一個直徑與洪水調蓄池相匹配的圓;
b、然后用挖掘機以該圓為平面,垂直向下分層挖掘,從上往下第一層的開挖深度為2m,第二層的開挖深度為2m,依次往下,直至最后一層的開挖深度為1m,每一層挖掘時均由圓弧的邊線向中心開挖,同時每開挖一層在側壁的周圍用木板進行支護,并用螺栓將木板固定在側壁上,直至整個圓柱形槽筒挖掘完畢;
c、接著將加工好的下支撐架通過吊裝機放入圓柱形槽筒中,直至下支撐架的底端與圓柱形槽筒的底面接觸,此時穩定吊裝機,通過人工回填粘土,將下支撐架與圓柱形槽筒之間的空隙裝填密實,使底層的粘土與下支撐架的圓弧面貼合,同時用夯實機將粘土進行夯實處理,對凹陷的位置填補粘土,使粘土層的圓弧面與下支撐架的圓弧面相匹配;
d、再用吊裝機取出下支撐架,對粘土層的圓弧面做一層厚度為10~20cm的防水層,然后將下支撐架下放至粘土層上,并用混凝土進行澆筑,使下支撐架與混凝土層齊平;
e、待下支撐架上的混凝土達到設定強度后,將弧形支桿下放至圓柱形槽筒內,用粘土將弧形支桿與圓柱形槽筒之間的空隙進行填充并壓實,然后在弧形支桿上做一層厚度為10~20cm的防水層,再用混凝土沿著弧形支桿進行澆筑;
f待弧形支桿上的混凝土達到設定強度后,將上支撐架下放至圓柱形槽筒內,沿著上支撐架的圓弧面澆筑混凝土,在上支撐架的中心處留出人孔通道,待混凝土達到設定強度后在上表面做一層防水層,最后用粘土回填密實,直至與地面平行;
g、最后沿著人孔通道用混凝土進行澆筑,形成第一人孔,并在第一人孔上安裝安全蓋,待整個洪水調蓄池成型后,通過人工在洪水調蓄池的底部開設一個通孔,在洪水調蓄池的頂部側面上安裝第一溢流管,連通至外部河道,然后沿著第一人孔開設明溝,使明溝將洪水調蓄池與城區水溝連通,并在明溝內安裝欄污過濾裝置;
3)洪水回用池施工
a、首先對城區水溝的另一側做有標記的施工位置進行清理,并以該施工位置為中心劃設半徑為45~55m的安全區域,安裝圍欄進行安全隔離,用白色石灰粉在施工位置上畫一個直徑與洪水回用池相匹配的圓;
b、然后用挖掘機以該圓為平面,垂直向下分層挖掘,從上往下第一層的開挖深度為2m,第二層的開挖深度為2m,依次往下,直至最后一層的開挖深度為1m,每一層挖掘時均由圓弧的邊線向中心開挖,同時每開挖一層在側壁的周圍用木板進行支護,并用螺栓將木板固定在側壁上,直至整個基坑挖掘完畢;
c、接著將制作成洪水回用池的鋼筋籠通過吊裝機下放至基坑內,直至鋼筋籠的底端與基坑的底面接觸,然后用粘土將鋼筋籠與基坑之間的間隙回填密實,并在鋼筋籠的內側做一層厚度為10~20cm的防水層,接著在防水層的內側面用混凝土進行澆筑,鋼筋籠的頂面上安裝第二人孔,并在第二人孔上安裝安全蓋,最后將第二人孔與圓柱形槽筒之間用粘土回填壓實,直至與地面平行;
d,最后在洪水回用池的底部用鉆孔設備鉆取排水孔,在排水孔內安裝第一排水管,使洪水調蓄池與洪水回用池連通,并在第一排水管上安裝抽水泵,然后在洪水回用池的側面安裝第二排水管和第二溢流管,第二排水管與下水管道連通,第二溢流管與外部河道連通;
4)沉降池施工
在城區水溝與洪水回用池之間的中點位置設置沉降池,沉降池的深度與分流器相匹配,分流器安裝至沉降池后,將分流器上的進水接口通過進水管與城區水溝連通,將分流器上的第一出水接口通過出水管與洪水回用池連通,將分流器底部的第二出水接口通過市政排水管與市政管網連通;
5)凈化裝置施工
根據圖紙的設計要求將凈化裝置安裝在設定位置后,將凈化裝置的進水端通過抽水管連接至洪水回用池內,抽水管的端部安裝有潛水泵,潛水泵固定在洪水回用池的底部,凈化裝置的出水端與外部水管連接;
6)洪水調蓄回用系統試運行
在洪水季,城區水溝中的水位低于設定水位時,河水直接通過進水管經分流器進入洪水回用池,洪水回用池內的潛水泵將河水直接抽回至凈化裝置,用于生活供水或灌溉,當城區水溝中的水位高于設定水位時,河水經明溝進入洪水調蓄池,降低城區水溝的水位,當洪水退去時,洪水調蓄池內的水經抽水泵進入洪水回用池,回收再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未經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967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