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高導熱纖維防治煤礦采空區自燃災害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49154.2 | 申請日: | 201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017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唐一博;薛生;王俊峰;王曉峰;王君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F5/00 | 分類號: | E21F5/00;B22F3/14;C08L55/02;C08K13/06;C08K9/00;C08K3/30;C08K5/12;C08K3/26;C08K5/349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艷玲 |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礦采空區 高導熱 自燃 采空區 纖維 循環冷卻裝置 火區 防治 采空區遺煤 工作面回風 安全領域 導熱纖維 纖維吸收 自燃火災 災害 纖維束 啟封 復燃 隅角 自熱 采礦 鋪設 釋放 傳遞 外部 覆蓋 吸收 預防 安全 | ||
1.一種利用高導熱纖維防治煤礦采空區自燃災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煤礦采空區的易自燃危險區域鋪設高導熱纖維,在工作面回風隅角處將纖維匯集成束連接到采空區外部,纖維束在采空區外回風順槽與循環冷卻裝置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導熱纖維防治煤礦采空區自燃災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自燃危險區域是指采空區內遺煤氧化自熱的主要區域,即采空區內漏風速率介于0.24-0.10 m/min、或氧氣濃度介于5%-15%的區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導熱纖維防治煤礦采空區自燃災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導熱纖維由納米銅為基料,與高導熱材料,以及塑性添加劑,抗氧化劑復合制成,復合成的高導熱纖維直徑為3-10mm;
制備的過程為:將粒徑為15μm的金屬銅粉末用機械研磨設備二次研磨成粒徑為10-100nm的納米銅顆粒,對其進行親水改性,同時將高導熱材料粉碎研磨成粒徑100nm的顆粒,將改性納米銅顆粒、高導熱材料顆粒、塑性添加劑按質量200:100:10進行混合,然后將混合好的粉末放入模具中,在1200℃與300kg/cm2壓力的條件下熱壓燒結成型,再加入質量3~5份的抗氧化劑加壓熔融,熔融溫度為200 ℃,加熱至200 ℃后恒溫20 min,壓力為500kg/cm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高導熱纖維防治煤礦采空區自燃災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親水改性過程是:浸泡在質量分數為6.0~7.5%的NaOH和質量分數為4.5~5.5%的K4O7P2溶液中進行改性;高導熱纖維中納米銅、高導熱材料、塑性添加劑、抗氧化劑的質量配比為16.0-19.0:5.0-8.0:0.3-0.8:0.1-0.2;
所述高導熱材料為氮化硼、碳纖維或石墨中的一種;
所述塑性添加劑為聚丙烯腈、聚苯硫醚或瀝青中的一種;
所述抗氧化劑為2,6-二叔丁基對甲酚、丁基羥基茴香醚或N-苯基-1-萘胺中的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導熱纖維防治煤礦采空區自燃災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導熱纖維在采空區內部分散,在采空區外部回風隅角聚集成一束,高導熱纖維的內芯外包高效隔熱材料,束管外包阻燃防靜電包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高導熱纖維防治煤礦采空區自燃災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導熱纖維的內芯外包高效隔熱材料為珍珠巖、硅酸鈉、丙烯酸異辛酯三元共聚物,該共聚物由珍珠巖、硅酸鈉、丙烯酸異辛酯共聚物按質量配比為40-60:30-45:6-10制成,制備的過程為:用電子天平按比例稱量珍珠巖與丙烯酸異辛酯置于1 000mL玻璃燒杯中,勻速攪拌30min后加入100mL蒸餾水,繼續慢速攪拌20m in后再按比例加入硅酸鈉, 慢速攪拌至混合均勻為止;稱取300g 的混合物加入模具中,利用50t壓力機壓制成塊狀材料后進行微波處理,最終取出靜置冷卻;制成后需在800KW功率下微波輻照8-10分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915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把手
- 下一篇:具有整體式金屬包覆層的復合材料壓氣機風扇葉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