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纜監測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48675.6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404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任雪桂;賈鷗沙;尹璐;劉丁華;鞠力;于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北京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K11/32 | 分類號: | G01K11/32;G01K1/02;G01R19/1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江舟,董文倩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纜 監測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纜監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用電量的逐年增加,電力部門為滿足用電量需求以及城市規劃,使用電力電纜代替架空輸電線路的送電工程越來越多,其中,高輸出容量的高壓電纜占領了主導地位。然而,對于高輸出容量的高壓電纜提供運行維護(例如缺少高壓電纜動態增容)的依據,尚無有效方法。
針對上述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纜監測方法及系統,以至少解決由于現有技術無法提供運行維護的依據造成的高輸出容量的高壓電纜易出現事故、安全性較低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纜監測方法,包括:
通過傳感器獲取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其中,所述傳感器將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發送至監控終端;
所述監控終端按照預設算法依據所述溫度計算出所述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需要調整的量;
所述監控終端依據所述需要調整的量調整所述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
可選地,通過傳感器獲取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包括:
通過傳感器獲取預設時間段內的所述待監測電纜的平均溫度,其中,所述平均溫度為預設時間段內溫度的平均值。
可選地,通過傳感器獲取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包括:
通過光纖式溫度傳感器檢測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所述溫度。
可選地,通過傳感器獲取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通過高頻電流傳感器檢測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接地線的所述放電電流;
依據所述溫度和所述放電電流調整所述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
可選地,在通過傳感器獲取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通過傳感器獲取流過所述待監測電纜的當前電流值和當前電壓值。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監控終端依據所述溫度,所述放電電流,所述電壓值和所述電流值調整所述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
可選地,在通過傳感器獲取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其中,所述傳感器將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發送至監控終端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監控終端判斷所述溫度是否大于第一預設閾值;
若所述溫度大于所述第一預設閾值,則生成告警信息。
可選地,在所述生成告警信息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方案:
顯示所述告警信息;
將所述告警信息通過信號發射器發送至預設的用戶終端;
將所述告警信息轉化成音頻信號,并通過揚聲器進行播放所述音頻信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纜監測系統,包括:
第一傳感器,用于獲取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并將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溫度發送至監控終端;
所述監控終端,用于按照預設算法依據所述溫度計算出所述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需要調整的量;
所述監控終端,還用于依據所述需要調整的量調整所述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
第二傳感器,用于獲取所述待監測電纜的接地線的所述放電電流,并將所述放電電流發送至所述監控終端;
所述監控終端,還用于依據所述溫度和所述放電電流調整所述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傳感器獲取該待監測電纜的溫度,其中,該傳感器將該待監測電纜的溫度發送至監控終端;該監控終端按照預設算法依據該溫度計算出該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需要調整的量;該監控終端依據該需要調整的量調整該待監測電纜的輸電量,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達到了對電纜實現狀態監測進而調整電纜輸電量的目的,從而實現了可以動態分析電纜絕緣水平的規律、增強高壓電纜安全性的技術效果,進而解決了由于現有技術無法提供運行維護的依據造成的高輸出容量的高壓電纜易出現事故、安全性較低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一種電纜監測方法流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電纜監測系統的系統架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北京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未經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北京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86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