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小腸雙腔造瘺術后腸內容物自體回輸裝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47362.9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7383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袁維堂;孫振強;劉金波;周全博;王貴憲;孫獻濤;連玉貴;李震;宋軍民;吳長才;張志永;徐紀中;楊超;常遠;張煒;蘇錦松;白楊;李國賓;谷曉明;王時俊;夏坤琨;謝巍;丁楊清;林素紅;楊帥璽;王福琪;朱浩;萬天琪;馬帥;李海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2/04 | 分類號: | A61F2/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浩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1130 | 代理人: | 王國旭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腸 雙腔造瘺 術后 內容 物自體 裝置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小腸造瘺術后腸道人工輔助器具領域,具體為一種小腸雙腔造瘺術后腸內容物自體回輸裝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外傷、術中操作致小腸破損,并發彌漫性腹膜炎,難以行I期腸切除、腸吻合手術,為挽救生命等治療性需要,行空腸雙腔造瘺手術,若后續造瘺還納,一般為術后3個月以上。小腸作為消化道中非常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是消化管中最長的部份,小腸食物經過在小腸內的消化作用,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然而,在此期間,患者盡管能夠進食,但所進食物的大部分營養成分及多種消化液(胰液、膽汁、小腸液等)經小腸造瘺口流失。因此,造瘺口常流出大量小腸內容物,導致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營養不良、造瘺口腐蝕性皮炎等,同時也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
此外,直腸癌保肛手術,為預防吻合口漏而行回腸雙腔造瘺,同樣術后一般需3月以上造瘺還納。在此期間,造瘺口以下腸管腺體易產生廢用性萎縮。
顯然,如何使經小腸造瘺口丟失的消化液及營養物回輸,遠端腸管功能盡早恢復,降低腸腺體的廢用性萎縮等,顯得尤為重要,已經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模擬小腸自動蠕動進行傳輸功能的小腸雙腔造瘺術后腸內容物自體回輸裝置及使用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小腸雙腔造瘺術后腸內容物自體回輸裝置,包括穿裝在小腸中的自體回輸裝置,自體回輸裝置包括彈性材料制作的管體,管體靠近兩端的外圓周上均固定套裝有防脫氣囊,管體的內管壁沿軸向設有若干個固定在內管壁上的環形的第一彈性囊和第二彈性囊,第一彈性囊和第二彈性囊之間均設有單向閥;第一彈性囊中均穿裝有第一連接管,第一連接管位于第一彈性囊的腔室內均設有第一支管;第二彈性囊中均穿裝有第二連接管,第二連接管位于第二彈性囊的腔室內均設有第二支管。
作為優選,所述的單向閥包括固定在管體的內管壁上的環形凸臺,環形凸臺的內孔中固定安裝有圓形篦板,圓形篦板的圓形出設有通孔,通孔中穿裝有拉桿,拉桿的一端連接有圓形壓板,拉桿的另一端連接有連接頭。
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頭和圓形篦板之間的拉桿的外圓周上套裝有彈簧;圓形篦板包括外圓環和與外圓環同心的內圓環,外圓環和內圓環通過扇形支撐板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頭為鎖緊螺母,拉桿設有與鎖緊螺母匹配的螺桿。
作為優選,所述的管體為橡膠管,防脫氣囊、第一彈性囊和第二彈性囊均為橡膠材質;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均為塑料管;環形凸臺、圓形篦板、為拉桿、圓形壓板、彈簧和連接頭均為塑料材質。
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的外端均連接至管束,管束的另一端連接有動力輸出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的動力輸出裝置包括空氣壓縮機PLC控制裝置和空氣壓縮機,空氣壓縮機的出氣口與管束的進口連接,空氣壓縮機PLC控制裝置向空氣壓縮機輸出控制指令。
作為優選,所述的動力輸出裝置包括高速輸出泵、儲液裝置及液體PLC控制裝置,高速輸出泵的出液口與管束的進口連接,儲液裝置的出液口與高速輸出泵的進液口連接,液體PLC控制裝置向高速輸出泵輸出控制指令。
一種基于小腸雙腔造瘺術后腸內容物自體回輸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檢測患者小腸蠕動頻率;
2)、將組成管束的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的一端分別連接第一彈性囊和第二彈性囊,另一端連接動力輸出裝置;
3)、通過設置在管束上的空壓機PLC控制裝置或液體PLC控制裝置控制單位時間內空壓機或高速輸出泵向第一彈性囊和第二彈性囊內輸出的氣體量或液體量,觀察第一彈性囊和第二彈性囊向管體的內腔的變形程度;
4)、調試結束后,將管體兩端分別插入小腸造口兩端的小腸輸入襟和小腸輸出襟,通過防脫氣囊注氣管向防脫氣囊內充氣,使防脫氣囊的外壁支撐住小腸的內壁;在小腸的蠕動作用下,小腸輸入襟內的物質穿過單向閥的圓形篦板的扇形孔,沖向圓形壓板,彈簧被壓縮,圓形壓板與環形凸臺脫離,物質從圓形壓板和管體的內壁之間進入第一彈性囊的內圈中;此時動力輸出裝置開始向第一彈性囊輸入氣體或液體;在氣體或液體產生的壓力情況下,第一彈性囊受壓變形,將進入第一彈性囊內的物質通過設置在第一彈性囊和第二彈性囊之間的單向閥進入第二彈性囊;然后動力輸出裝置開始向第二彈性囊輸入氣體或液體的同時將第二彈性囊中的氣體或者液體抽取出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736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控釋放腔鏡疝氣補片裝置
- 下一篇:分支型覆膜支架及其輸送系統和釋放方法
- 內容再現系統、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提供裝置、內容再現程序和內容提供程序
- 內容記錄系統、內容記錄方法、內容記錄設備和內容接收設備
- 內容服務系統、內容服務器、內容終端及內容服務方法
- 內容分發系統、內容分發裝置、內容再生終端及內容分發方法
- 內容發布、內容獲取的方法、內容發布裝置及內容傳播系統
- 內容提供裝置、內容提供方法、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
- 內容傳輸設備、內容傳輸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發送設備、內容發送方法、內容再現設備、內容再現方法、程序及內容分發系統
- 內容再現裝置、內容再現方法、內容再現程序及內容提供系統
- 內容記錄裝置、內容編輯裝置、內容再生裝置、內容記錄方法、內容編輯方法、以及內容再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