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方法及裝置、直播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46731.2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39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松;趙潔;楊志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飛狐信息技術(天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21/238 | 分類號: | H04N21/238;H04N21/24;H04N21/4425;H04N19/89 |
| 代理公司: | 天津創智天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2214 | 代理人: | 周慶路,田陽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經濟開***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少 直播 方法 裝置 系統 | ||
1.一種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播端和客戶端,
主播端包括,
將原數據進行編碼成預定數據格式,
將編碼后的數據打包成數據包并發送至發送隊列,
判斷數據包發送隊列中數據包數量是否正常,
如不正常則主動丟棄部分或全部數據包使其不進入發送隊列;
客戶端接收有缺幀時,當缺幀為缺B幀或P幀,則根據前后幀進行補齊,如果缺幀為I幀,則復制上一組的正常畫面進行播放。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播流的預定數據格式為H.264編解碼格式,所述的數據包的傳輸協議為Rtmp協議。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客戶端還包括根據上一幀和下一幀的時間戳及數據包序號計得缺失幀的時間戳。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當網絡出現抖動時主動丟棄部分數據包直至數據包發送隊列數量正常為:
當所述的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量不大于第一閾值,不主動丟棄數據包,
當所述的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量大于第一閾值且不大于第二閾值,主動丟棄新傳送來的全部B幀數據包,
當所述的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量大于第二閾值且不大于第三閾值,,主動丟棄新傳送來的全部B幀數據包,丟棄部分或全部P幀數據包,
當所述的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量大于第三閾值,主動丟棄新傳送來的全部B幀數據包,丟棄全部P幀數據包,丟棄部分或全部I幀數據包。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客戶端若缺少B幀時,則根據播放的畫面根據相鄰的P幀的圖像做差值進行圖像補齊,如相鄰的P幀也缺,則根據相鄰的P幀和I幀進行B幀補齊;
如果缺幀為P幀則根據相鄰I幀的畫面做差值進行圖像補齊。
6.一種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播端和客戶端,
主播端包括,
編碼模塊,用以將原數據進行編碼成預定數據格式,
傳輸模塊,用以將編碼后的數據打包成數據包并發送至發送隊列,
發送狀態監控模塊,用以監控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據包數量并判斷是否正常,
丟包模塊,用以當發送隊列中數量不正常時主動丟棄部分或全部數據包使其不進入發送隊列;
客戶端包括,
缺幀處理模塊,當缺幀為缺B幀或P幀,則根據前后幀進行補齊,如果缺幀為I幀,則復制上一組的正常畫面進行播放。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編碼模塊H.264編解碼格式,所述的傳輸模塊的傳輸協議為Rtmp協議。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客戶端還包括時間戳計算模塊,其根據上一幀和下一幀的時間戳及數據包序號計得缺失幀的時間戳。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丟包模塊的控制方法為,
當所述的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量不大于第一閾值,不主動丟棄數據包,
當所述的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量大于第一閾值且不大于第二閾值,主動丟棄新傳送來的全部B幀數據包,
當所述的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量大于第二閾值且不大于第三閾值,主動丟棄新傳送來的全部B幀數據包,丟棄部分或全部P幀數據包,
當所述的數據包發送隊列的數量大于第三閾值,主動丟棄新傳送來的全部B幀數據包,丟棄全部P幀數據包,丟棄部分I幀數據包;
缺幀處理模塊的控制方法為,若缺少B幀時,則根據播放的畫面根據相鄰的P幀的圖像做差值進行圖像補齊,如相鄰的P幀也缺,則根據相鄰的P幀和I幀進行B幀補齊;
如果缺幀為P幀則根據相鄰I幀的畫面做差值進行圖像補齊。
10.一種具有如權利要求6-9任一項所述的減少直播時延和卡頓的裝置的直播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飛狐信息技術(天津)有限公司,未經飛狐信息技術(天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673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