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腎內科腹膜透析管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46713.4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19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5 |
| 發明(設計)人: | 馮雪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28 | 分類號: | A61M1/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1290 | 代理人: | 葉鳳 |
| 地址: | 20009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科 腹膜 透析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透析管。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治療腎功能衰竭常用的透析法有兩種,一種是人工腎進行血液透析,另一種是利用腹膜作為透析膜,通過彌散、對流和超濾作用,達到治療目的的透析模式,稱為腹膜透析。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直管式腹膜透析管,早期容易出現透析管漂移,后期容易出現腹腔內大網膜包裹,堵塞導管側孔,導致透析液引流障礙。目前在此基礎上改進的鵝頸管和TWH腹膜透析管,臨床研究顯示,對降低漂管和大網膜包裹發生率與直管相比統計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
發明內容
本發明腹透管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公開一種創新的透析管,將導管設計成硬軟管組合,上部壁薄,下部壁厚帶褶皺,管內設計有抽拉線用于控制軟管部分的褶皺外形,透析液在上部薄壁內通透性強,不易出現堵塞,而下部厚壁囊體的設計以及褶皺體存在,使得透析管不易出現包裹。
本發明給出的技術方案,表征為:
一種腎內科腹膜透析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管3、薄壁軟管區段5、厚壁囊管6、抽拉線1,所述硬管3、薄壁軟管區段5之間通過分界套環4連接;
所述厚壁囊管6為薄壁軟管區段5的尾端結構,兩者都是軟性材料,且設有透析孔,前者的厚度較后者的大;
所述抽拉線1一端預連接于厚壁囊管6底部,外力抽拉時引起薄壁軟管區段5縮短并形成褶皺區段。
本發明腹透管能降低漂管和大網膜包裹發生率問題,進而降低腹透早期技術失敗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抽拉線為受力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在抽拉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僅用于輔助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再現本發明。
實施例
一種腎內科腹膜透析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管3、薄壁軟管區段5、厚壁囊管6、抽拉線1,所述硬管3、薄壁軟管區段5之間通過分界套環4連接;
所述厚壁囊管6為薄壁軟管區段5的尾端結構,兩者都是軟性材料(屬于現有技術),且設有透析孔,前者的厚度較后者的大;
所述抽拉線1一端預連接于厚壁囊管6底部,外力抽拉時引起薄壁軟管區段5縮短并形成褶皺區段。
所述抽拉線1,外力大小控制褶皺區段的長度,但由于薄壁軟管區段5設有透析孔,仍然保持通透。
所述分界套環4用于確定外內兩個功能區段,分界套環4本身可以限位。
所述硬管3還可以設有本領域常規的套環2(屬于現有技術)。
有益效果:在腹腔內的褶皺區段,減少了導管與腹腔內器臟的摩擦,可變的褶皺不會被大網膜包裹繞,透析液也能保持流暢,不易被堵塞,不易漂管,保證了腹膜透析的順暢進行。厚壁囊管6作為整個管體的頭部,也設有透析孔,增大了液流交換區域,也能防止漂流和包裹繞。本發明腹透管能降低腹透早期技術失敗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進一步的,軟管體可以設計成“耗品”,為了安全無菌可以設計成可更換的,使用時,通過外部硬管導入,周期性通過抽拉線從硬管中取出。防止包繞,保證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未經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67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