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46022.4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025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鄧江明;佟來生;彭奇彪;程維;黃小麗;李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3/10 | 分類號: | B60L13/10;B60M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 地址: | 412001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速 列車 懸浮 工作 接地 結構 | ||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包括匯流銅排,所述匯流銅排安裝在車體兩側且與固定滑臺的接地線相連,且所述匯流銅排與供電軌負極相連。本方案通過采用縱梁與固定滑臺的左右分開接地策略,且懸浮架的接地點通過匯流銅排直接與供電軌負極相連,可以避免懸浮架工作時對車體地點位的干擾,從而間接降低對車載弱電設備的接地影響。既實現了相互冗余,有效提升了五個懸浮架工作接地的安全性,又消除了各懸浮架接地的耦合干擾。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磁懸浮列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
背景技術
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的懸浮架結構較為特殊,不同于一般有軌機車的轉向架。磁懸浮列車的單邊短定子直線感應電機通過固定螺栓安裝在與軌道同邊的托臂之間的縱梁下方(F軌導電鋁板正上方),懸浮電磁鐵安裝在托臂下方,縱梁之間用雙片梁連接,以實現機械解耦。托臂、橫梁和片梁是懸浮架的主要組成部分。磁浮列車懸浮行走時,其懸浮架機械振動顯著,同時直線電機對F軌產生強大的交流感應磁場,F軌下方的電磁鐵對F也會產生波動磁場,環境惡劣。此外,列車1500V高壓大電流電纜,也是經過安裝在懸浮架上的受流座引入車內相關設備。因此,懸浮架良好的工作接地至關重要,它能確保車載弱電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和車上人員的人身安全。
目前,中低速磁浮列車單節車含五個懸浮走行機構及六個橫向滑臺,六個橫向滑臺分為:兩個端部滑臺、兩個固定滑臺和兩個移動滑臺,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整個車底懸浮架走行機構工作接地線方式主要分為:縱梁與固定滑臺處的車體采用中等接地線(約60cm)直接相連以實現轉向架與車體的工作接地;
另外,直線電機與縱梁之間還采用短接地線(約20cm)實現電機的工作接地;縱梁與縱梁之間采用長接地線(約100cm)跨過移動滑臺互相連接。滑臺與車體是直接相連的,車體接地通過車端的電阻與供電軌負極相連。
中低速懸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懸浮架攜帶的大噪聲接地電流會直接干擾車體地點位,從而間接干擾到車上的弱電設備,引起弱電設備通信偶發性工作異常,危害車輛的安全運行。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能夠有效解決磁懸浮列車懸浮架對車體地點位的干擾,同時確保了工作接地的安全、可靠及冗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能夠有效解決磁懸浮列車懸浮架對車體地點位的干擾,同時確保了工作接地的安全、可靠及冗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包括匯流銅排,所述匯流銅排安裝在車體兩側且與固定滑臺的接地線相連,且所述匯流銅排與供電軌負極相連。
優選地,在上述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中,懸浮架的牽引電機均與各自對應的縱梁電連接,至少一側布置有移動滑臺的所述縱梁跨過所述移動滑臺且與所述移動滑臺另一側的所述縱梁電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中,所述牽引電機均與各自對應的所述縱梁采用第一軟接地線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中,至少一側布置有所述移動滑臺的所述縱梁跨過所述移動滑臺且與所述移動滑臺另一側的所述縱梁電連接采用第二軟接地線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中,至少一側布置有所述固定滑臺的所述縱梁與所述固定滑臺處的車體采用第三軟接地線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中,所述第三軟接地線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軟接地線,所述第二軟接地線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軟接地線。
優選地,在上述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工作接地結構中,所述軟接地線為多股軟接地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未經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602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