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Autofac支持按需加載的服務管理器的實現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45498.6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58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延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通用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445 | 分類號: | G06F9/445 |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 地址: | 2501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autofac 支持 加載 服務 管理器 實現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Autofac支持按需加載的服務管理器的實現方法,其實現過程為:將任務切分成若干個子任務,并將數據集劃分為若干個數據片,根據每一個子任務及其對應的數據分片構建一個可并行執行的獨立子任務包,將這些子任務包放入統一的線程池中進行獨立的并行執行。本發明的一種基于Autofac支持按需加載的服務管理器的實現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系統的資源,提高跑批處理的性能。在并行執行的過程中通過記錄子任務執行狀態與錯誤信息,數據執行狀態與錯誤信息來對任務執行過程進行追蹤與容錯,實用性強,適用范圍廣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基于Autofac支持按需加載的服務管理器的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智能客戶端(Smart Client)技術是一種基于互聯網(Internet)的富客戶端技術。在客戶端,采用富客戶端(Rich Client)技術,可充分利用客戶端機器的本地資源,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用戶交互體驗。與B/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應用程序相比,可展現給用戶的界面是像安裝在本地桌面系統上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程序界面,它有很多的復雜界面交互元素如樹、菜單、網格等,對用戶的友好性和可交互性大大增強,可滿足用戶界面交互的各種個性化需求,并且可提供本地數據緩存、離線應用等強大功能。而與C/S(Client/Server,客戶機/服務器)應用程序對比,智能客戶端技術提供客戶端程序的自動部署更新,避免了客戶端程序維護的各種繁瑣和困難。
智能客戶端技術提供客戶端程序的自動部署更新,避免了客戶端程序維護的各種繁瑣和困難,也為程序帶來了其它方面的復雜性,我們本發明要討論的服務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面向對象的目標就是設計出高內聚、低耦合的程序。所謂耦合度,是指模塊之間相互依賴性大小的度量,耦合度越小,模塊的相對獨立性越大。耦合關注的是某一模塊和其他模塊之間的關聯性。所謂內聚度,是指模塊內各成分之間相互依賴性大小的度量,內聚度越大,模塊各成分之間聯系越緊密,其功能越強。一個完整的系統,模塊與模塊之間,盡可能的使其獨立存在。也就是說,讓每個模塊,盡可能的獨立完成某個特定的子功能。模塊與模塊之間的接口,盡量的少而簡單。
耦合關系不僅會出現在軟件系統的各模塊之間,也會出現在對象與對象之間。如何降低系統之間、模塊之間和對象之間的耦合度,是軟件工程永遠追求的目標之一。軟件專家Michael Mattson1996年提出了IOC理論,用來實現對象之間的“解耦”,目前這個理論已經被成功地應用到實踐當中。
IOC 是 Inversion of Control 的縮寫,也叫“控制反轉”。它把傳統上由程序代碼直接操控的對象的調用權交給容器,通過容器來實現對象組件的裝配和管理。所謂的“控制反轉”概念就是對組件對象控制權的轉移,從程序代碼本身轉移到了外部容器。IOC理論提出的觀點大體是這樣的:借助于“第三方”實現具有依賴關系的對象之間的解耦。
IoC的真正強大之處在于,在運行時而非編譯時綁定類間關系。例如,你可以對一個接口進行兩種實現:真正的實現和模擬(mock)的實現,而在運行時根據需要去決定真正調用哪一個實現。這尤其當你希望程序在不同場景下表現不同的行為時,這是非常好用的。
Autofac是目前.NET陣營中一款比較流行的解耦框架,以其輕量級、性能高等優點被廣泛使用。在使用時發現,IoC配置一旦被加載后,需要遍歷配置中每種對象的類型。而對于智能客戶端軟件,程序文件可能是在軟件運行后才自動部署的,如何實現按需加載的服務管理器對于智能客戶端程序尤為重要。
基于此,現提供一種基于Autofac支持按需加載的服務管理器的實現方法,基于Autofac框架提供一種按需加載的服務管理器,進而解決智能客戶端模式下因程序文件可能后下載而不能使用解耦框架的問題。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通用軟件有限公司,未經浪潮通用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549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