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泥熟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45160.0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989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勇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奎山冀東水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7/26 | 分類號: | C04B7/26;C04B7/44;C04B1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劉艷玲 |
| 地址: | 055350***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泥 熟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水泥熟料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泥熟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所述的水泥熟料,由如下按質量份計的原料組分制備得到:石灰石60~80份;珍珠巖10~15份;粘土10~15份;鋼渣5~10份;鋰渣5~8份;鉻渣5~8份;粉煤灰3~5份。上述原料組分經破碎、粉磨、混合均勻、煅燒,得到水泥熟料;水泥熟料與石膏混合,粉磨,得到水泥。本發明在傳統水泥熟料原料的基礎上,添加鋼渣、鋰渣、鉻渣、粉煤灰和珍珠巖,起到了摻加晶種、改善水泥生料的易燒性和水泥熟料的易磨性、縮短熟料形成時間和凝結時間等作用,制得的水泥熟料和水泥具有水化熱低、保水性好、保溫抗凍性強、強度高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泥熟料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泥熟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水泥是一種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加水攪拌后成漿體,能在空氣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長期以來,它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廣泛應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國防等工程。水泥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礎原材料工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水泥產業已達到相當大的規模。2015年全球水泥產量為41億噸,而2015年中國水泥產量為23.5億噸,占世界水泥總產量的57%以上。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市現代化建設、高速公路和鐵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西部大開發戰略、海洋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仍將建設大量的住宅和各種公共基礎設施,意味著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水泥仍將是國民經濟建設與人類社會發展最主要的物質基礎。但水泥的生產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給人類生態環境帶來了十分沉重的負擔。同時隨著水泥行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在行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水泥生產的能力迅速增加,水泥企業競爭也日益激烈。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穩定提高經濟效益已成為水泥企業的核心問題。
水泥的生態化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1)環境友好,生產過程中的利廢,低排放,少占用礦物資源與能源及循環利用等;(2)人際友好,在役周期對人居環境無害甚至保健;(3)功能友好,利于混凝土配制,適應混凝土施工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要求。利用工業廢渣是水泥生產生態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上述3方面的結合點。利用工業廢渣生產水泥不僅可以減少水泥企業對資源的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水泥生產成本,無疑會對建材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控制和對工業廢渣的利用等眾多政策的出臺,許多水泥生產企業都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從現有利用工業廢渣生產的公開技術中不難看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水泥質量不穩定,強度低,不能滿足大型建筑工程使用。雖然大多數用于水泥生產的廢渣具有一定的膠凝活性或潛在膠凝活性,但其活性卻遠低于水泥熟料的,導致復合水泥的性能較差。特別是當廢渣摻量較高時,復合水泥的早期強度大幅度下降。某些廢渣(特別是鋼渣)中含有較多的f-CaO、f-MgO,容易造成復合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此外,碳或硫含量較高的廢渣(例如高碳粉煤灰、脫硫灰渣等)也能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點,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泥熟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水泥熟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水泥熟料的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水泥熟料,由如下按質量份計的原料組分制備得到:
所述的水泥熟料,優選由如下按質量份計的原料組分制備得到:
所述的水泥熟料的制備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奎山冀東水泥有限公司,未經奎山冀東水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51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