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晚稻病害防治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44371.2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055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衛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小潘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3/00 | 分類號: | A01G13/00;A01G22/22;A01C1/00;A01C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3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病害防治 晚稻 稻種處理 損失控制 藥劑防治 秧田 抵抗力 病蟲害 節制 稻田 農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晚稻病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秧田選擇;(2)稻種處理;(3)藥劑防治(S1300);(4)病害防治(S1400)。本發明的有益結果是有節制的合理使用農藥,在增強晚稻自身抵抗力的同時,將稻田病蟲害的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種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晚稻病害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依據生育期,播種期、生長期和成熟期分:早稻、中稻和晚稻。一般早稻的生長期為90~120天,中稻為120~150天,晚稻為150~170天。早稻米一般腹白較大,硬質粒較少,米質疏松,品質較差,而晚稻米則反之,品質較好。晚稻病害是晚稻育苗期間多種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總稱,也叫爛秧病。晚稻病害是育秧的一大難點,隨著種子市場的開放,秧苗期病害日趨嚴重,特別是晚稻苗瘟、葉瘟,稻惡苗病等的危害呈上升趨勢。所以,搞好種子處理,可預防苗期病蟲害的發生和流行。防治晚稻病害應以改進育秧技術,改善環境條件,增強秧苗抗病力為重點,并適時進行藥劑防治。
注重對病害防效的檢查在病害防治過后的一定時間內,要加強對農藥防治效果的檢查,對防效不好的田塊或地段及時查明原因,迅即補治,以把病害的發生消滅在萌芽狀態。保持田間環境衛田間施完肥、打好藥后應迅速清理污染物,保持田間的環境整潔。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提供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晚稻病害防治方法,希望將稻田病蟲害的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晚稻病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秧田選擇;(2)稻種處理;(3)藥劑防治;(4)病害防治。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秧田選擇包括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地塊。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稻種處理包括精選稻種,浸種催芽,確保播種后有3-5個晴天。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藥劑防治包括:
(1)種子處理:暴曬于太陽下2-3天;
(2)施保克浸種:將預浸12小時的種子撈出攤晾2小時,放入施保克乳油中浸種1-1.5公斤;
(3)強氯精浸種:清水預浸稻種12小時,用強氯精液浸12小時。
可選的,其中,所述施保克乳油的濃度為25%施保克乳油0.6毫升對水1.5-2公斤。
可選的,其中,所述強氯精液的濃度為5克對水2.5公斤,浸2.5公斤浸種。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病害防治包括:
(1)惡苗病:用25%咪酰胺乳油或25%施保克乳油14毫升加4.2%二硫氫基甲烷乳油20毫升浸100公斤種子。
(2)立枯病:播種前,把立枯克星和壯秧劑混合拌土或100平方米苗床用3.5%抗霉素水劑300毫升加2%加收米液劑15毫升。
可選的,其中,所述惡苗病用藥液浸種的時間要達到7天。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所述晚稻病害防治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提出的晚稻病害防治方法可選因素較多,可以設計出多種實施例,因此具體的實施例僅作為本發明的具體實現方式的示例性說明,而不構成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為了具體的描述本發明,選擇以下實施例進行示例性說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小潘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小潘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43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大蒜菌核病防治的技術
- 下一篇:一種鹽堿地樹木抗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