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米級金屬顆粒點火燃燒試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43143.3 | 申請日: | 2016-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090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9 |
| 發明(設計)人: | 馮運超;夏智勛;黃利亞;馬立坤;劉龍;楊大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1/12 | 分類號: | G01N3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410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點火燃燒 點火系統 高溫燃氣 金屬顆粒 微米級金屬 觀測系統 離散裝置 取樣裝置 試驗裝置 細管 粒子 工程應用 平面火焰 上方移動 實驗數據 微米級 取樣 | ||
1.一種微米級金屬顆粒點火燃燒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金屬顆粒離散裝置、供粉細管、高溫燃氣點火系統、觀測系統和粒子取樣裝置;所述金屬顆粒離散裝置位于所述高溫燃氣點火系統下方,通過供粉細管與所述高溫燃氣點火系統連接;所述觀測系統設置在所述高溫燃氣點火系統上方;粒子取樣裝置在所述高溫燃氣點火系統上方移動實現取樣;
所述金屬顆粒離散裝置主要包括高壓直流電源、正極板、負極板、正極板保護殼、負極板保護殼、電極板隔離圈以及流化氣供應系統;正極板在下方,負極板在上方;電極板隔離圈安裝在兩個電極板之間;高壓直流電源正、負極分別連接到正極板和負極板上;在負極板的中心處設置顆粒出口;電極板隔離圈側壁上開有流化氣入口;流化氣供應系統通過流化氣入口與正負極板之間的空間連通;正極板下方還安裝有正極板保護殼,負極板上方還安裝有負極板保護殼;在負極板保護殼上開有顆粒出口和供粉細管接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燃氣點火系統主要由平面火焰爐、點火火花塞以及供氣系統組成;
所述平面火焰爐的整體為圓柱狀,主要包括爐盤、爐體、底座、進氣接嘴、預混腔支架、鋼珠、供粉細管保護管以及供粉細管密封帽;爐盤在爐體上方,底座在爐體下方;爐盤表面均勻布置有數個圓形通孔;爐體中設置有三個氧化劑和燃料混合區域,由下至上分別是預混腔、大鋼珠區和小鋼珠區;鋼珠區由數個鋼珠填充而成;大鋼珠區和小鋼珠區之間由不銹鋼鋼絲網隔離,所述鋼絲網的孔徑小于小鋼珠區內鋼珠的直徑;大鋼珠區和預混腔之間安裝有鋼珠支撐板,支撐板上設置有數個孔徑小于大鋼珠區內鋼珠直徑的通孔;預混腔內安裝有預混腔支架;進氣接嘴位于爐體下端壁面上,與預混腔連通;所述進氣接嘴包括一個氧化劑進氣接嘴和一個燃料進氣接嘴,兩個接嘴對稱分布在爐體壁面上;供粉細管密封帽安裝在平面火焰爐底座表面,供粉細管密封帽上開有一個通孔;供粉細管一端插入所述金屬顆粒離散裝置的供粉細管接口,一端從所述供粉細管密封帽的通孔插入,穿過爐體,從爐盤幾何中心處的圓形通孔穿出;所述供粉細管保護管是不銹鋼保護套管。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觀測系統主要包括裝有長焦顯微放大鏡頭的高速攝影儀,所述高速攝影儀置于所述平面火焰爐爐盤邊緣的上方。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取樣裝置主要包括取樣桿、金屬塊、壓緊螺釘、調節墊塊、導電雙面膠;所述取樣桿整體為長條形,取樣桿上開有凹槽,調節墊塊、金屬塊放置在所述凹槽內;金屬塊的兩端各放置一塊調節墊塊;取樣桿的一端開有螺孔,壓緊螺釘從所述螺孔插入,與調節墊塊接觸;導電雙面膠粘貼在金屬塊表面。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負極板的中心處顆粒出口的直徑為0.2~1.0mm;所述供粉細管的內徑大于等于所述負極板中心處顆粒出口的直徑;供粉細管密封帽上通孔的直徑大于等于供粉細管的外徑;所述爐盤幾何中心處的通孔的直徑大于等于供粉細管的外徑。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負極板的中心處顆粒出口的直徑為0.5mm;所述供粉細管外徑為1.6mm,內徑為0.8mm;所述供粉細管密封帽上開有直徑為1.8mm的通孔;爐盤幾何中心處開直徑為1.8mm的通孔。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爐盤表面均勻布置有直徑為0.3~0.5mm的通孔,相鄰通孔之間的中心距離為0.5~1.0mm。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負極板保護殼和電極板隔離圈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正極板和負極板的材料均為紫銅;所述供粉細管的材質為陶瓷;所述粒子取樣裝置中的金屬塊的材料為紫銅。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燃氣點火系統采用甲烷和空氣/氧氣分別作為燃料和氧化劑。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鋼珠區內的鋼珠直徑為4mm,所述小鋼珠區內的鋼珠直徑為2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314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