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42803.6 | 申請日: | 201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352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孫麗;尹躍超;王法;李浩男;呂鵬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9/24 | 分類號: | B22F9/24;B22F1/00;B82Y40/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瑞澤律師事務所31281 | 代理人: | 馬云 |
| 地址: | 20009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金銀 合金 納米 顆粒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納米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制備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金銀合金納米顆粒在光學、電學、催化等方面展示出了獨特優異的理化性能,可廣泛應用于材料、醫學檢驗、臨床醫學、食品、化工等各領域。尤其在光學方面,金銀合金納米顆粒表面電子與光相互作用時產生了明顯的表面等離子共振信號。該等離子信號的波長通常位于510-430nm之間,可用于醫學造影,醫療檢測和藥物篩選等方面。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對納米粒子的基本要求是無毒、無化學試劑殘留。因此,快速合成無毒性且具有明顯等離子共振信號的金銀納米合金顆粒成為生命科學和制藥領域中的研究熱點。
迄今,制備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方法較多,主要可概括為物理法和化學法。物理法是通過各種分散技術將塊體(或粉末狀)的金銀合金直接轉變為納米粒子,主要包括氣相法,機械研磨法和激光消融法等。相對而言,物理法對設備的要求較高,難以得到尺寸均勻的粒子。化學法是一種較為成熟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氣相沉積法,液相還原法和電解法等。其中,液相還原法應用較為普遍,它是利用還原劑對金離子和銀離子進行還原反應,完成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制備。該方法操作靈活,成本較低,但一般需引入化學試劑,這會給生態環境帶來潛在的風險。近幾年,植物還原法制備金銀合金納米顆粒,逐漸成為金銀合金納米顆粒合成領域中的研究焦點。利用植物提取液中所含有的具有還原性的官能團將高價的金、銀離子還原成金、銀單質。例如,通過柚子果肉,橄欖葉和石榴等植物提取液替代化學還原劑來實現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綠色合成。目前,尚未見有關枸杞子浸提液作還原劑來合成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報道。枸杞子取材廣泛、價格低廉、無毒性且便于長時間儲存。若能以枸杞子浸提液為還原劑來制備金銀合金,不僅可以保護環境,而且可以得到無毒性的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為其進一步的生物應用奠定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枸杞子浸提液制備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綠色合成方法。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制備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枸杞子(g)與去離子水(ml)保持比例在0.01-0.07之間常溫下浸泡一段時間后過濾,所得濾液再經離心分離,所得上清液即為枸杞子浸提液;
(2)將氯金酸水溶液和硝酸銀水溶液進行混合后,磁力攪拌一定時間后得到混合液,該混合液中金離子與銀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1:10;
(3)將所述枸杞子浸提液加熱至沸騰,將步驟(2)所得的混合液加入到沸騰的枸杞子浸提液中,保持反應體系pH值在4.0-5.5之間,沸騰狀態下反應,將所得的反應液離心一段時間,將所得沉淀干燥,即得金銀合金納米顆粒。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浸泡的一段時間為0.5-2.0小時。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磁力攪拌的轉速為200rpm,攪拌的時間為2min。
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將所得的反應液控制8000rpm離心10min。
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將所得沉淀控制溫度在40-50℃下干燥10min。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將枸杞子浸提液加熱至沸騰后,保持沸騰5-20分鐘,使枸杞子浸提液充分水解,再加入步驟(2)所得的混合液進行反應。
優選地,通過控制混合液與枸杞子浸提液的比例,來調節所合成的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粒徑。
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保持反應體系pH值在4.5-5.5之間時,所制得的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平均粒徑在50nm以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所以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所提供的金銀合金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采用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枸杞子浸提液方便易得,價格低廉且無毒性,以其作為還原劑代替以往使用的化學試劑(檸檬酸鈉、硼氫化鈉、硫醇、油胺等),所制備的金銀合金納米顆粒表面不會產生有毒化學試劑殘留,且表現出了明顯的表面等離子共振信號。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3中反應2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后獲取的反應液照片;
圖2是實施例3中反應2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后獲取的反應液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V-Vis)圖;
圖3是實施例3中反應時間為15分鐘時所得到的金銀合金納米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圖;
圖4是實施例3中反應時間為15分鐘時所得到的金銀合金納米的能譜(EDX)圖。
圖5是實施例4中反應2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后獲取的反應液照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理工大學,未經上海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28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