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靜電滌棉面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41919.8 | 申請日: | 2016-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200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麗蓉;王勇;丁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廣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 |
| 主分類號: | D01F6/92 | 分類號: | D01F6/92;D01F1/09;D01F1/10;D02G3/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韓紹君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抗靜電 滌棉面料 制備 抗靜電滌綸纖維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醋酸乙烯共聚物 抗靜電滌綸 棉纖維混紡 加熱熔融 金屬粉體 碳納米管 防腐劑 瓜爾膠 交聯劑 納米粉 偶聯劑 噴絲機 親水性 熔融物 鐵氧體 放入 粉體 共混 羥基 乙烯 熔爐 棉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靜電滌棉面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抗靜電滌棉面料主要由抗靜電滌綸和棉花混紡而成,所述抗靜電滌棉面料的制備方法為先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瓜爾膠、羥基鐵氧體納米粉、碳納米管、親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體、金屬粉體、交聯劑、偶聯劑、防腐劑共混,接著放入熔爐中一邊攪拌一邊加熱熔融,然后將所述熔融物通入噴絲機中制成抗靜電滌綸纖維,最后利用所述抗靜電滌綸纖維與棉纖維混紡形成所述抗靜電滌棉面料。本發明制得的抗靜電滌棉面料各項抗靜電指標均達A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服裝面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靜電滌棉面料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滌棉是指滌綸與棉的混紡織物的統稱,通常采用65%—67%滌綸和33%—35%的棉花混紗線織成的紡織品,俗稱“的確良”。滌棉擁有滌綸和棉花的綜合優點,例如具有滌棉既突出了滌綸的風格又有棉織物的長處,在干、濕情況下彈性和耐磨性都較好,尺寸穩定,縮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皺折、易洗、快干的特點。但是滌棉其中的滌綸纖維屬于疏水性纖維,對油污的親和力很強,容易吸附油污,而且穿著過程中易產生靜電而吸附灰塵,難以洗滌,而且不能用高溫熨燙和沸水浸泡。
在干燥的冬季,衣服最易起靜電,靜電不僅僅是讓人難受一下,它也威脅到人體的健康。曾有醫學專家研究證實,皮膚靜電干擾可以改變人體體表的正常電位差,影響心肌正常的電生理過程。這種靜電能使病人加重病情,持久的靜電還會使血液的堿性升高,導致皮膚瘙癢、色素沉著,影響人的機體生理平衡,干擾人的情緒等。由于老年人的皮膚相對年輕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統的老化、抗干擾能力減弱等因素,老年人更容易受靜電的影響。心血管系統本來就有各種病變的老年人,靜電會使其病情加重。過高的靜電還常常使人焦躁不安、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咳嗽等。
綜上所述,現有的滌棉繼續改進,增加抗靜電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抗靜電功能的滌棉。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抗靜電滌棉面料,主要由抗靜電滌綸和棉花混紡而成,所述抗靜電滌綸主要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0~9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9份、瓜爾膠2~6份、羥基鐵氧體納米粉0.5~1.5份、碳納米管0.2~0.7份、親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體0.5~1.5份、金屬粉體0.6~1.3份、交聯劑0.3~0.8份、偶聯劑0.3~0.8份、防腐劑0.1~0.9份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抗靜電滌綸主要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3~87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份、瓜爾膠3~5份、羥基鐵氧體納米粉0.8~1.2份、碳納米管0.3~0.6份、親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體0.8~1.2份、金屬粉體0.9~1.1份、交聯劑0.4~0.7份、偶聯劑0.4~0.7份、防腐劑0.3~0.6份制成。
優選地,所述抗靜電滌綸主要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6份、瓜爾膠4份、羥基鐵氧體納米粉1份、碳納米管0.5份、親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體1份、金屬粉體1份、交聯劑0.5份、偶聯劑0.5份、防腐劑0.5份制成。
所述抗靜電滌棉面料的制備方法為:所述抗靜電滌棉面料的制備方法為先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瓜爾膠、羥基鐵氧體納米粉、碳納米管、親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粉體、金屬粉體、交聯劑、偶聯劑、防腐劑共混,接著放入熔爐中一邊攪拌一邊加熱熔融,然后將所述熔融物通入噴絲機中制成抗靜電滌綸纖維,最后利用所述抗靜電滌綸纖維與棉纖維混紡形成所述抗靜電滌棉面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廣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未經東莞市廣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191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