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調節式胃管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41324.2 | 申請日: | 2016-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6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左美玉;鄧金燕;韋煥梅;廖昌燕;劉祥俊;覃愛鮮;覃啟鮮;華鋒凱;覃英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J15/00 | 分類號: | A61J15/00;A61M25/02;A61M25/00;A61L9/16;A61L9/00;A61L101/04;A61L101/34;A61L101/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 地址: | 545002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節 式胃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可調節式胃管。
【背景技術】
目前固定留置胃管方法更多的是采用布膠布分別交叉固定于鼻翼兩側及面頰部,再加棉繩系于耳廓上緣或枕后,這些方法經臨床使用觀察發現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由于患者煩躁不安、出汗和皮膚油脂分泌,易出現膠布固定不牢固導致非計劃性移位或脫管,并且膠布易引起皮膚過敏的風險,同時由于面部清潔護理時需反復揭掉膠布易導致面部皮膚損傷的風險;其次是由于棉線較細無彈性,長時間使用易勒傷局部導致疼痛甚至出血,從而給患者帶來痛苦。
防止胃管脫落是保障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攝入足夠營養和水分的關鍵,也是保障治療的重要手段。因此,本院起對留置胃管固定方法進行了前期研究,主要是是在胃管上設置一個固定裝置,旨在避免或減少胃管移位、脫管等意外事件與局部皮膚的刺激性,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減輕患者痛苦及經濟負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調節式胃管,不僅能起到固定胃管,避免或減少胃管移位、脫管等意外事件與局部皮膚的刺激性,還能依據不同患者調節固定裝置的大小以匹配調節合適的固定位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調節式胃管,包括胃管本體,所述胃管本體上設置有固定裝置;固定裝置為一個或多個環形圈,環形圈上設置有卡扣;在胃管本體的一端且在胃管外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卡槽,卡扣與卡槽匹配連接后將環形圈固定在胃管本體的一端上;所述環形圈上設置有可調節環形圈半徑大小的伸縮機構,環形圈外圍還包裹有防滑套,所述胃管本體另一端插入鼻孔,在插入鼻孔的底端設置有若干個出孔,所述伸縮機構包括半環形圈A和半環形圈B,半環形圈A和半環形圈B均為塑料軟管構成,半環形圈A套在半環形圈B內構成環形圈,半環形圈A套入半環形圈B內的兩端上設置有若干個凸起卡環,半環形圈B對應凸起卡環設置有凹陷卡環,通過推拉半環形圈A將半環形圈A上的凸起卡環卡住凹陷卡環實現調控環形圈的半徑大小。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將環形圈固定在胃管本體的一端上,且能依據胃管的插入患者胃里面的長度從而通過調節環形圈上的卡扣卡在胃管本體上設置的某一個卡槽上的位置來調節固定胃管在患者鼻孔的位置,將環形圈套過頭頂掛在兩耳朵上或者脖子上,環形圈外圍還包裹有一層防滑套,防滑套能防止環形圈過于滑潤容易滑落,沒有起到固定胃管的作用;依據不同人的頭部大小和兩耳間距,可通過調節伸縮機構來調節符合患者的頭部大小和兩耳間距,使得固定部件能合適的套在患者的脖子或者兩耳上。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所述胃管本體內還設置有內管和彈性擋片,彈性擋片的固定端固定連接與胃管本體內,彈性擋片將胃管本體的通管分隔為二;內管套入胃管本體,且與胃管本體同軸,套入胃管本體的內管的一端部是中空設置,另外一端部設置有防塵蓋,內管的中空端部設置在彈性擋片上端,距離內管中空端部的上方2-6cm處設置有若干個通氣孔A,在胃管本體上設置有若干個通氣孔B并位于彈性擋片上方2-6cm處,且通氣孔B與通氣孔A相匹配連通;胃管本體接口端的內側設置有內螺紋,內管的接口端的外側設置有外螺紋,通過旋轉內管的轉向實現內管插入胃管本體的深度。在內管的外螺紋中還設置有一條刻度線。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所述內管另外一端部連接設置有一空氣過濾器;所述空氣過濾器包括箱體,箱體開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且空氣過濾器的出去口與內管可拆卸連接,在箱體內部且從進氣口至出氣口方向依次設置有第一過濾單元和第二過濾單元;所述第一過濾單元包括兩端的蜂窩網及設置于蜂窩網之間的抗菌過濾層,所述抗菌過濾層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改性活性炭1-5份、改性埃洛石1-5份、抗菌防霉劑1-5份、活化半補強炭黑3-8份、特殊處理后根皮苷提取粉3-8份;所述第二過濾單元為HEPA過濾層。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所述改性活性炭是由以下方法制備得到的:將活性炭在100-150℃下進行活化,然后加入到濃度為1-2mol/L的硫酸和氯化鎂混合溶液中,于42-45℃超聲波震蕩浸泡8-10h,再經過自然晾干后在氬氣的保護下,將活性炭置于400-500℃下進行煅燒20-30min即可得到改性活性炭。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所述特殊處理后根皮苷提取粉是按照如下步驟制備得到的:
(1)將根皮苷提取粉在研缽里研磨過800目篩,
(2)將研磨過篩后的根皮苷提取粉與硼硅酸按質量比為3:1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413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有修正塊的切粒機鑄帶導向結構
- 下一篇:一種塑料顆粒干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