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蒸氣防銹型全合成黑色金屬磨削液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39660.3 | 申請日: | 2016-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09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會萍;戴媛靜;張晨輝;雒建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0M173/02 | 分類號: | C10M173/02;C10N40/22;C10N30/04;C10N30/06;C10N30/08;C10N30/12;C10N30/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海科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王雨杰 |
| 地址: | 30030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蒸氣 防銹 合成 黑色金屬 磨削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蒸氣防銹型全合成黑色金屬磨削液,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防銹劑5?20份;潤滑劑5?30份;殺菌劑1?2份;消泡劑0.1?2份;pH穩定劑5?30份;水蒸氣防銹劑1?20份;水30?50份。本發明所述的水蒸氣防銹型全合成黑色金屬磨削液水蒸氣防銹型全合成黑色金屬磨削液無毒無害,無污染,具有優異的潤滑、冷卻、清洗和防銹作用,以及高生物穩定性,可有效防止加工材料的熱變形和砂輪磨損,提高磨削質量,具有極好的循環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加工液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蒸氣防銹型全合成黑色金屬磨削液。
背景技術
磨削加工是金屬加工的一種重要的加工模式,在磨削加工過程中,砂輪的磨粒對工件表面進行切削、犁溝和滑擦,三種作用的綜合效應會產生大量的磨削熱,如不使用磨削液,工件將會發生變形和燒傷,砂輪也會嚴重磨損,使工件表面質量降低。金屬加工液分為油基和水基兩種,其中水基加工液以冷卻性良好著稱,可以迅速的帶走大量的磨削熱,從而有效提高磨削速度,改善工件表面磨削質量,并延長砂輪使用壽命。
目前水基的金屬加工液可以做到具備良好的潤滑、防銹、冷卻、清洗等效果,但是在防銹方面,一般指的是金屬加工液對工件和機床的液相防銹,但在特別是密封性良好的機床上進行的金屬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水汽霧化而導致的水蒸氣防銹現象,一般沒有明顯的作用。隨著機床對防銹性能要求的提高、加工精度的控制以及密閉數控機床的廣泛使用,機床設備及加工工件對加工液流體未接觸區域的防銹即水蒸氣防銹性能方面的要求也逐漸顯露出來。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水蒸氣防銹型全合成黑色金屬磨削液,該磨削液間距長效和短效水蒸氣防銹作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水蒸氣防銹型全合成黑色金屬磨削液,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
防銹劑A 5-20份;
潤滑劑 5-30份
殺菌劑 1-2份
消泡劑 0.1-2份
pH穩定劑 5-30份
防銹劑 B1-20份
水 30-50份。
進一步的,所述防銹劑A為十二烯基丁二酸二乙醇酰胺、丁烯酸酰胺、檸檬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單酯二乙醇酰胺、失水山梨醇單油酸酯、季戊四醇酯、糖酯、聚磷酸酯、硫代磷酸酯、肌醇六磷酸酯、油酸咪唑啉類、1,2-二乙氧基硅酯基乙烷、異壬酰基己酸及其鹽、癸二酸、十一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酸、苯甲酸、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1-羥基苯并三唑、4-(N,N-環己基)-胺甲基嗎啉、含氮雜環三元酸、硼酸、油酸、椰子油酸、肉桂酸、月桂酸、磺化蓖麻酸、十二烯基丁二酸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進一步的,所述潤滑劑為聚醚、二甘醇、聚乙二醇、硼酸、四硼酸鉀、丙二醇、丙三醇、羧酸、酰胺、脂肪酸酯、碳酸鹽、聚乙烯醇雙酯和、異構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進一步的,所述消泡劑為聚醚、高碳醇、二甲基硅油、乙醇、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進一步的,pH穩定劑為磷酸、硝酸、硫酸、氨水、丙二酸、碳酸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三乙醇胺、二乙醇胺、乙醇胺、N-甲基乙醇胺、Alpamine N41(商用的多功能中和性胺)、丁基乙醇胺、N-氨丙基一甲基乙醇胺、2-氨基-2-乙基-1,3-丙二醇、丁基二乙醇胺、環己胺、二甘醇胺、正丙醇胺、異丙醇胺、二異丙醇胺、環己胺、二異丙醇胺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3966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