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閉塞鍛造成形模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36704.7 | 申請日: | 2016-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37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白鳳梅;李寧;王景;朱雷敏;鄭光文;黃貞益;劉相華;胡曉安;楊小杰;任浩博;屠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J13/02 | 分類號: | B21J13/02;B21J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蔣海軍;胡鋒鋒 |
| 地址: | 243002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閉塞 鍛造 成形 模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閉塞鍛造成形模具,金屬壓力加工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剛性模座、浮動凹模、對稱設置在下凹模座兩側的自動鎖模裝置,上凹模座的上端面兩側對稱設置有卡槽,自動鎖模裝置包括擺動鎖桿和驅動擺動鎖桿擺動的動力機構,擺動鎖桿頂部設置有與卡槽配合卡緊的鎖頭,上凹模與下凹模合模時,動力機構驅動擺動鎖桿向靠近上凹模的方向擺動,直至鎖頭與卡槽接觸并卡緊,上凹模與下凹模開模時,動力機構驅動擺動鎖桿向遠離上凹模的方向擺動,直至鎖頭脫離卡槽并復位。本發明不僅有利于增大合模壓力,并實現了鎖模裝置對上下凹模鎖緊、解鎖的自動化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壓力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自動閉塞鍛造成形模具。
背景技術
近年來,閉塞鍛造作為一種精密鍛造成形技術,在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的零部件生產制造中迅速發展起來。該技術的特點是,先合模再利用沖頭對模膛內的坯料進行擠壓成形,通過合模力與擠壓力使坯料處于具有良好塑性的三向壓應力狀態,可以在一次成形中獲得變形量較大、形狀復雜、精度高的零件。與傳統開式鍛造工藝相比,省去了大部分切削加工工序,生產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在一些零部件的生產過程中,尤其是對于三銷軸、十字軸等上下對稱的零部件的閉塞鍛造成形,為了保證金屬上下流動均勻,獲得較好的產品,也常常要求采用雙向閉塞鍛造工藝。
目前,在雙向閉塞鍛造工藝中,常采用氮氣彈簧、碟形彈簧等彈性元件來支撐、鎖緊上下可分凹模,該類型模具的合模壓力較小,只適于生產小型鍛件。為增大上下模具間的合模壓力,保障鍛造成型質量,在一些雙向閉塞鍛造模具中,設置了鎖緊裝置,用于鎖緊上下可分凹模,增大了合模壓力,但如何控制該鎖緊裝置自動鎖緊和解鎖的問題卻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從而使得生產加工效率較低、鎖緊操作繁雜。如何實現對鎖緊裝置的自動化控制成為行業內研究的重點方向。
通過專利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2015203298652,申請日:2015年5月21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雙向閉塞鍛造模架,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雙向閉塞鍛造模架,包括上凹模、下凹模、上沖頭、下沖頭、上模板、下模板、上工作臺和下工作臺,上凹模與下凹模相向接觸可形成模腔,下沖頭固定在所述下工作臺上,下凹模通過下模板固定連接在下工作臺上,下沖頭上端可穿過下凹模的通孔伸入模腔,下沖頭與下凹模的通孔形成配合密封,下模板與下工作臺之間對稱設有彈性元件;上沖頭固定在所述上工作臺上,上凹模通過上模板固定連接在上工作臺上,上沖頭上端可穿過上凹模的通孔伸入模腔,上沖頭與上凹模的通孔形成配合密封,上模板與上工作臺之間對稱設有彈性元件。該申請案結構簡單,可以完成雙向閉塞鍛造工藝;但是該申請案的不足之處在于,僅依靠彈性元件提供閉塞合模壓力,壓力較小,適于生產的鍛件尺寸范圍較小。
又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2101469667,申請日:2012年5月14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突緣的閉塞擠壓成形方法,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突緣的閉塞擠壓成形方法,該成形方法的具體步驟是:首先制備突緣毛坯,然后將突緣毛坯在溫度950~1200℃的范圍內進行感應加熱,得到端部鐓粗后的突緣鐓粗件;然后將突緣鐓粗件放入閉塞擠壓成形模具中采用閉塞徑向擠壓方法一次成形得到突緣的擠壓件;將擠壓件的軸頸反擠壓成形及內孔、飛邊沖切,最后機械加工制備成突緣。該申請案使用的閉塞擠壓成形模具采用了帶鎖鉤合模裝置的雙浮動凹模結構,增大了合模壓力,但卻不能實現對于上下可分凹模鎖緊、解鎖的自動化控制,從而使得生產效率較低、操作繁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業大學,未經安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3670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