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外傷腫痛及關節炎腫痛的LR兩性膏藥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式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31556.X | 申請日: | 2016-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01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蘇忠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忠和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9 | 分類號: | A61K36/889;A61K36/896;A61K36/9068;A61K9/70;A61K47/44;A61P17/02;A61P29/00;A61P19/02;A61K35/64;A61K35/24;A61K33/26;A61K31/125;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許靜 |
| 地址: | 256600 山東省濱州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外傷 腫痛 關節炎 lr 兩性 膏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使用 方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中藥膏藥硬膏類,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外傷腫痛及關節炎腫痛的LR(涼、熱)兩性膏藥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式,主要用于跌打損傷和風寒濕邪引起的局部腫痛和關節炎(痹癥)。
背景技術
膏藥是中醫中藥多種制劑中的一種劑型,有軟、硬、泥膏之分,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特殊療法。自古以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醫治外傷及關節病最常用的一種醫療藥劑。它不但使用方便,而且作用快,安全可靠,療效獨特,是我國中醫學的瑰寶之一。
縱觀中醫界,膏藥的醫療市場品種繁多,各有其道,單一膏治多癥的較多。如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病(痹癥)臨床癥狀有腫痛的和無腫而痛的,跌打損傷,臨床癥狀多為先腫痛、淤血,后消腫余痛的,用的大多是同一種膏藥,這樣不能因癥施治,從而延緩治愈時間和療效。
中藥的藥性內容包括,四氣(即寒、涼、溫、熱)、五味(即辛、甘、苦、酸、咸)等,治療腫痛淤血期的膏藥,應以苦、甘、寒、咸為主的中藥配伍,當腫痛、淤血尚有余痛恢復期的膏藥,應以辛、甘、溫、熱為主的中藥配伍,藥性相反必然降低療效,并非一膏消兩癥,本發明依據藥性的特點,結合臨床癥狀,研制了LR(涼、熱)兩性膏藥。
發明內容
根據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外傷腫痛及關節炎腫痛的LR(涼、熱)兩性膏藥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式。藥理作用為:L性膏藥的藥物具有涼血止血、活血通經、續筋接骨、消腫散結的功效;R性膏藥的藥物具有活血行氣、散寒止痛、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臨床上無論外傷還是關節炎所引起的腫痛,必定消腫后仍有余痛恢復期,因此,前期貼敷L性膏藥,消腫后再貼敷R性膏藥,在整個治療階段,L、R兩膏并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發明LR兩性膏藥分別由以下原料組成:
L性:大黃25-50、紅花30-60、川芎25-50、海風藤25-50、伸筋草25-50、骨碎補25-50、土元30-60、桃仁25-50、三七30-60、蘇木25-50、五靈脂30-60、自然銅25-50、元胡30-60、冰片50-100、乳香30-60、沒藥30-60、血竭30-60、白芥子25-50、麻油1000-2000、黃丹500-1000;
R性:雞血藤10-20、川烏10-20、草烏10-20、桑寄生10-20、牛膝10-20、當歸10-20、熟附子10-20、狗脊10-20、防風10-20、羌活10-20、川芎10-20、姜黃10-20、肉桂15-30、雷公藤15-30、青風藤15-30、細辛15-30、威靈仙25-50、白芷25-50、白芥子15-30、海風藤25-50、桂枝15-30、干姜30-60、荊芥15-30、伸筋草15-30、乳香30-60、沒藥30-60、元胡25-50、樟腦25-50、麻油1000-2000、黃丹400-800。
本發明優選配方組成:
L性:大黃30、紅花35、川芎30、海風藤30、伸筋草30、骨碎補30、土元35、桃仁30、三七35、蘇木30、五靈脂35、自然銅35、元胡35、冰片60、乳香55、沒藥35、血竭35、白芥子30、麻油1800、黃丹800;
R性:雞血藤15、川烏15、草烏15、桑寄生15、牛膝15、當歸15、熟附子15、狗脊15、防風15、羌活15、川芎15、姜黃15、肉桂20、雷公藤20、青風藤20、細辛20、威靈仙30、白芷30、白芥子20、海風藤30、桂枝20、干姜35、荊芥20、伸筋草20、乳香35、沒藥35、元胡30、樟腦30、麻油1500、黃丹500;
本發明“LR”性膏藥的各制備方法:
L性:將大黃、紅花、川芎、海風藤、伸筋草、骨碎補、土元、桃仁、三七、蘇木、五靈脂、自然銅、元胡、冰片、乳香、沒藥、血竭、白芥子研為細末備用,取麻油進行文火熬至滴水成珠,緩下黃丹,待白煙冒盡時加入細末,出鍋冷卻成膏;
R性:先將雞血藤、川烏、草烏、桑寄生、牛膝、當歸、熟附子、狗脊、防風、羌活、川芎、姜黃、肉桂、雷公藤、青風藤浸泡麻油中,待7-10日文火熬至藥枯去渣,再熬至青煙將盡,緩緩加入黃丹,攪勻后熬至黑色,再把細辛、威靈仙、白芷、白芥子、海風藤、桂枝、干姜、荊芥、伸筋草、乳香、沒藥、元胡、樟腦研為細末加入藥汁中,出鍋冷卻成膏。
加工方法:把LR性成品膏分別切塊、計量,溫水軟化,分攤于15×15厘米的棉布片或無紡布片上,制成膏藥貼,供臨床備用。
使用方法:
LR兩性膏可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對癥貼敷,伴有腫脹和跌打損傷腫痛的貼服L膏,腫痛基本消退,尚有余痛的再貼敷R膏,每膏七日為一個療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忠和,未經蘇忠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315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GNSS多維位移監測系統
- 下一篇:一種療濕祛痛的外用膏藥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