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改性復合膜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30181.5 | 申請日: | 2016-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605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2 |
| 發明(設計)人: | 朱振亞;王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14 | 分類號: | C12N11/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55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淬滅 改性復合 納米材料 群體感應 酶顆粒 制備 膜制備 高分子聚合物膜 靜電吸附作用 細菌群體感應 氧化石墨烯 有機復合膜 負載顆粒 抗生物膜 顆粒添加 碳納米管 污染效果 信號分子 復合膜 酶降解 生物膜 石墨烯 鑄膜液 水處理 固載 酶活 膜面 細菌 生長 轉化 應用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改性復合膜制備方法。所述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改性復合膜的制備方法,以氧化石墨烯、石墨烯或者碳納米管作為載體,利用靜電吸附作用固載細菌群體感應淬滅酶,制備出的負載顆粒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酶活。同時將該顆粒添加進高分子聚合物膜鑄膜液中,利用相轉化法制備出了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改性復合膜。該復合膜能利用淬滅酶降解細菌信號分子的功能,抑制膜面生物膜的生長,同時該有機復合膜具有制備方法易操作、抗生物膜污染效果好的作用,可以廣泛應用在生物、醫藥、食品、水處理等各個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膜分離技術應用領域,涉及一種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改性復合膜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當今的水處理技術領域,膜分離技術仍是主流技術之一,膜分離材料具有分離效果好、功能性強等特點,在水處理、生物、醫藥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地應用。但是在膜材料使用過程中,存在著易污染、易堵塞的等現象,影響膜材料的使用壽命。在控制膜污染的方法中,包括膜材料本身的改性,物理、化學清洗等各種方法,其中膜材料本身的改性包括改善膜材料的親水性能,在膜材質中添加抑菌納米銀顆粒、溶菌酶等。
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當細菌的數量積聚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細菌會通過信號分子發信號,改變和協調它們之間的行為,這一調控機制被稱為細菌的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QS)。細菌的群體感應可以調控細菌生物膜的形成,生物發光,色素產生,抗生素形成,質粒結合轉移等。近些年科學家們發現,群體感應抑制劑可以干擾信號分子系統的傳導,抑制細菌某種特性和機理的表達。研究者們嘗試將淬滅酶直接引入膜材料中,即可以通過酶和納米材料的添加改變膜材料的結構,同時又能達到抑制生物膜生長的目的。
但是,當淬滅酶單獨使用時,會存在穩定性不好,易失活等缺點。因此,一般會選擇合適的固定材料將酶做成復合材料進行應用。碳納米材料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主要包括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碳納米管、碳纖維等材料。碳納米材料由于其具有納米級尺寸、納米級片層結構和良好地吸附等特性,被應用在許多領域,并得到了快速廣泛地推廣。利用納米材料強大的比表面和靜電吸附作用固定酶,既能提高酶的固定量又能不對酶的活性造成大的破壞,成為一種較好的酶固定載體。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改性復合膜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改性復合膜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的制備:將25-50mg包括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的納米材料分散在100-200mL磷酸鹽緩沖溶液中,室溫超聲30~60min,得到納米材料混合溶液;將75-150mg淬滅酶分散在納米材料混合溶液中,室溫超聲30~60min,得到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混合溶液,真空冷凍干燥,即得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冷凍保存備用;
2)復合膜鑄膜液的制備:將質量分數為0.1~1%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加入80~85%有機溶劑中,超聲15~30min;加入0.1~1%高分子添加劑,高速攪拌30min,加入14~26%高分子聚合物,高溫攪拌,至高分子聚合物完全溶解,靜置脫泡;
3)成膜固化:將步驟2)制備的鑄膜液置于光滑清潔的玻璃板上,并用刮刀將其平鋪在玻璃板上,迅速把玻璃板水平浸沒在去離子水中成膜;將制好的膜放在去離子水中至少24h,得到納米材料/群體感應淬滅酶顆粒改性復合膜。
進一步,所述石墨烯的制備方法為機械剝離法、氣相沉積法(CVD)、熱解SiC法、氧化石墨烯還原法、碳管切割法和液相直接超聲剝離法制備的三層以下石墨烯。
進一步,所述碳納米管包括單壁,雙壁和多壁碳納米管,管徑為1~100nm,管長為0.5~100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未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3018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