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植物移栽育苗成缽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27357.1 | 申請日: | 2016-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05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旭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陽新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9/029 | 分類號: | A01G9/02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5200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經濟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缽 移栽 育苗盤 育苗 須根系植物種子 孔穴 基質覆蓋 植物移栽 緩苗期 種植物 出苗 缽體 等高 基質 生產成本 播種 勞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移栽育苗成缽方法,具體為:將一粒或兩粒以上的須根系植物種子播種在帶有孔穴的育苗盤內,用基質覆蓋,從育苗盤上部或從下部使基質保持適宜濕度,出苗后20?50天即可成缽。該方法不用經打缽等高強度勞動,所成缽體強度較大、移栽時缽體不易散裂,移栽后可有效縮短緩苗期,生產成本較低。
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農林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植物移栽育苗成缽方法,其利用須根系植物根系與基質形成較好的網狀基質而成缽。
背景技術植物育苗特別是工廠化育苗常因缽體和根系附著力不夠,使得缽體易散不便運輸,有時不得不帶盤運輸,有時不得不裸根移栽,要么增加秧苗成本,要么導致緩苗期長等。據此,我們發明了一種營養缽簡易制作方法,以期解決植物育苗過程中的一些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植物移栽育苗成缽方法,以解決育苗生產中秧苗缽體易散、移栽后緩苗期過長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植物移栽育苗成缽方法,該方法為:將一粒或兩粒以上的須根系植物種子播種在帶有孔穴的育苗盤內,用基質覆蓋,從育苗盤上部或從下部使基質保持適宜濕度,出苗后20-50天即可成缽,成缽后可直接移栽,或者用于育苗(如可在缽體內播種其它植物,然后將原來的植物幼苗拔掉或用選擇性除草劑除去)。
所述孔穴為圓形或方形的圓柱、圓錐、棱柱或棱錐;孔穴直徑或邊長為500-700mm。所述育苗盤為塑料或泡沫材料等。
本發明方法的創新點在于:利用須根系植物根系將基質結為較好的網狀基質缽體。該方法利用須根系植物的根系增加了缽體強度,使缽體不易散裂,可縮短栽后緩苗期,制缽簡單方便,生產成本極低。本發明植物育苗簡易成缽方法所制缽體可以適用于一切能采用種子育苗的植物。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制缽勞動強度和成本大大降低。傳統的制缽方法是利用制缽器將一定濕度的土壤壓制成體積較大的缽體,此缽體不但制作勞動強度大,制作用工較多,而且所制缽體強度較小,遇微力震動即散缽。而通過此方法不但省力,制作效率高,而且缽體強力也較大。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方法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實施方案:用播種機將一粒玉米種子播種在孔穴邊長為18mm的育苗盤內,播種后上蓋約2cm厚度的土壤,之后放入蓋有農膜的拱棚內,從育苗盤上部用濃度30mg/Kg的吲哚乙酸鈉水溶液將土壤濕度保持在60%-65%之間。出苗后,噴施含有N、P、K養分的營養液(含0.01%尿素和0.01%磷酸二氫鉀,其余為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60%-65%,出苗20天后即成缽。
用人工將一粒玉米種子播種在孔穴邊長為18mm的育苗盤內,播種后上蓋約2cm厚度的土壤,之后放入蓋有農膜的拱棚內,從育苗盤上部用濃度30mg/Kg的吲哚乙酸鈉水溶液將土壤濕度保持在60%-65%之間。出苗后,噴施含有N、P、K養分的營養液(含0.01%尿素和0.01%磷酸二氫鉀,其余為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60%-65%,出苗20天后即成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陽新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陽新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735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