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發票的生成方法及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1611124554.8 | 申請日: | 2016-12-08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98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5 |
發明(設計)人: | 高天星;牛晉盛;王偉;梁吉明;張野 | 申請(專利權)人: |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F16/55 | 分類號: | G06F16/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10009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 發票 生成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電子發票的生成方法和一種電子發票的生成系統,其中電子發票的生成方法包括:獲取發票票面信息,發票票面信息包括發票明細信息;加載發票版式文件和票面所需的字體信息;根據發票明細信息和字體信息確定發票明細行數;根據發票版式文件中的明細行區域的規格參數和字體信息確定明細行區域包含的最大明細行數;判斷發票明細行數是否大于最大明細行數;根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獲取銷貨清單模板并將發票明細信息填充至銷貨清單模板中,以生成電子發票。該技術方案,可以確保方便快捷地完成電子發票開具的同時,保留詳細的銷貨清單明細信息,且可以減少人工工作量以及節約時間,盡量避免人工進行干預,從而提升企業內控和管理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發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子發票的生成方法和一種電子發票的生成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推行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84號),國家決定推行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簡稱電子發票),其中,電子發票是現代信息社會的產物,是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數據電文形式的收付款憑證。電子發票與傳統發票的區別主要有兩點:一是從傳統的物理介質發展為數據電文形式,二是打破了紙質發票作為會計記賬憑證的傳統,可以作為會計檔案電子記賬形式進行保存。
而版式文件是版面呈現效果固定的電子文件格式,版式文件的呈現與設備無關,在各種設備上閱讀、打印或印刷時,其版面的呈現結果都是一致的。版式文件主要應用于成文后文件的發布、傳播和存檔。
版式文件的特點是版面固定,電子版式文件在使用過程中,呈現效果不因軟硬件環境、操作者的變化而變化,且在版式、版面、字體、字號等方面與紙質文件保持完全一致。版式文件的特點使它成為電子文檔發布、數字化信息傳播和存檔的理想文檔格式,比如越來越多的電子圖書、產品說明、公司文告、網絡資料、電子郵件等開始使用版式文檔,在國外,Adobe(奧多比)公司的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便攜式文檔格式)版式文件格式目前已成為數字化信息事實上的一個工業標準。
進一步地,電子發票主要通過電子版式文件作為其傳輸介質,版式文件版面與原紙質發票完全一致,并增加電子簽章,代替以往的物理紙質介質,從而使電子發票具有不易被偽造、被篡改且不易丟失、無損耗等諸多優點,可見,在電子發票開具過程中,版式文件的生成是電子發票開具的重要環節。
而開具電子發票生成版式文件的過程中,當發票明細行數據較少,發票版式文件預留的明細行區域能夠裝填下開票方的明細行數據;而當開票方發送的明細行數據過多時,由于電子發票版式文件格式為固定格式,則會超出電子發票版式文件預留的明細行區域,造成版式混亂。
在現階段發票開具的實際操作中,遇到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法主要有:
(1)對銷貨明細進行拆分,變為開具多張發票。該方法的缺點:一是造成發票票號浪費,由于目前企業開票需要去稅務申請票號,票號庫存消耗過快也會對企業管理和效率提升造成一定的影響;二是對于開票方報銷入賬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需要說明兩張發票是由于一次消費發生,也會對企業內部管理效率造成一定影響。
(2)不記錄銷貨明細,用統稱記錄開票數據,比如改為辦公用品、食品等作為明細行數據。該方法的缺點是:無法獲知銷貨信息的詳細數據,不利于財務內控管理,當開票方財務流程如果需要銷貨明細,往往還需要附帶購物小票或者清單的附件,核對購物小票或者清單與發票是否一致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不利于企業辦公和管理效率上的提升。同時,在電子發票時代,發票開具都是在業務系統中自動根據業務憑證進行開具,盡量避免人工干預,這樣就要求發票開具時能夠詳細記錄銷貨原始信息。
因此,如何在確保方便快捷地完成電子發票開具的同時,保留詳細的銷貨清單明細信息,且可以減少人工工作量以及節約時間,盡量避免人工進行干預,從而提升企業內控和管理的效率,提升用戶體驗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455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