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單片機的多功能智能電池充電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24411.7 | 申請日: | 2016-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53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吳斌;汪峰;潘燚;朱弘強;蔡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樊昕 |
| 地址: | 2002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單片機 多功能 智能 電池 充電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電池充電系統,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單片機(Microcontroller Unit,MCU)的多功能智能電池充電系統。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以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大、自放電率小等優良特性,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市場,它已經完全取代其他電池,擁有100%的占有率;但鋰離子電池對自身的電壓很敏感,過充或過放都會影響其正常工作。因此,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鋰電池充電器對鋰電池的性能及應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鋰離子電池的不足之處在于對充電器的要求比較苛刻,對保護電路的要求較高。為了有效利用電池容量,需將鋰離子電池充電至最大電壓,但過壓充電會造成電池損壞,這就要求較高的充電精度(精度高于1%)。另外,對過放的電池需要進行預充。此外,還需要用其它的輔助方法提高其可靠性,如檢測電池溫度,檢測充電電流等。因此,一個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鋰電池充電電路顯得尤為重要。
鋰離子電池以高能量密度、體積小、重量輕等優勢,正迅速延伸入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及其他的應用中,它廣闊的市場前景也越來越得到業界的認同。然而與鎳氫、鎳鎘、鉛酸電池相比,要更快地推動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和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它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單片機的多功能智能電池充電系統,使用單芯片控制,設計簡單,提供多種標準接口,使智能電池的管理應用更加廣泛,簡化了邏輯,降低了設計的難度和系統的復雜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單片機的多功能智能電池充電系統,僅以一個單片機實現所有控制,以單片機作為充電器,利用總線從電池和主機獲取充電信息,通過單片機內部集成的單端/差分ADC和片內電壓基準實現對充電電壓、電流的精確控制。
所述總線包括SMBus、I2C、USB、UART或SPI中任一種或多種類型。
所述總線可根據用戶的特殊要求進行定制。
所述單片機采用C8051FXXX系列集成電路。
所述單片機內部集成有包括AD0-AD3四個ADC輸入引腳,AD0、AD1之間連接功率電阻R1,且R1連接在總線上、AD2、AD3之間連接功率電阻R2,且R2一端連接電池,通過四個ADC輸入引腳實現對四個點的高精度模擬采樣,結合片內電壓基準得到各個點的精確電壓。
所述單片機的P1口與連接在總線上的MOSFET管M0連接,單片機上的兩個脈寬調制口PWM1、PWM2上分別連接MOSFET管M1和M2,其中,M1和M2連接,M0和M1之間通過R1連接,通過對功率電阻R1兩端的檢測,得到輸入電壓和輸入電流,從而根據應用需要調整M0的開關頻率;通過對功率電阻R2兩端的檢測,得到電池兩端的電壓和充電電流,從而根據電池需要的充放電電壓、電流調整PWM1、PWM2的脈寬,實現對M1、M2兩個MOSFET的精確控制。
所述系統采用恒流恒壓充電法,在充電初期采用較小的電流對電池進行預充電,對出現過放的電池進行修復和保護,然后采用較大的恒定電流對電池充電,實現快速充電的目的;最后采用恒定電壓充電,確保電池充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一,整個系統使用單芯片控制,簡化了系統設計,節省了成本;
二,該系統除提供SMBus接口與現有充電芯片、電池連接外,還可提供USB、UART、SPI等標準接口,增強了系統的適應范圍,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化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441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