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污水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21118.5 | 申請日: | 2016-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00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應劍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融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1/56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天宇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 地址: | 214200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污水 絮凝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城市污水絮凝劑,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主要以殼聚糖和沸石來吸附城市污水中的各種金屬離子,聚氨酯成分不但可以增強各原料之間的粘結作用,防止各原料在處理過程中分散到水體中,而且對耗氧有機物有非常好的吸附作用;加入鎂鋁水滑石,由于鎂和鋁形成的氫氧化物都是低溶解度的物質,而且水滑石結構表面積較大,吸附物均可附著在水滑石表面,故可以提升絮凝劑的凝聚效果,本發明的絮凝劑制備方法簡單,原料成本低,對城市污水的處理效果非常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城市污水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水資源污染已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污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農藥、殺蟲劑和環境激素等對人類的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多年的實踐和研究表明,廢水處理過程中加入絮凝劑混凝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工藝簡單和成本低廉的特點,因此國內外研究者對絮凝劑的研制非常重視。
城市污水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固體物質。水中普遍含有以下各種污染物:
懸浮物:一般為200~500毫克/升,有時候可超過1000毫克/升。其中無機和膠體顆粒容易吸附有機毒物、重金屬、農藥、病原菌等,形成危害大的復合污染物。懸浮物可經過混凝、沉淀、過濾等方法與水分離,形成污泥而去除。
病原體:包括病菌、寄生蟲、病毒三類。常見的病菌是腸道傳染病菌,每升污水可達幾百萬個,可傳播霍亂、傷寒、腸胃炎、嬰兒腹瀉、痢疾等疾病。常見的寄生蟲有阿米巴、麥地那絲蟲、蛔蟲、鞭蟲、血吸蟲、肝吸蟲等,可造成各種寄生蟲病。病毒種類很多,僅人糞尿中就有百余種,常見的是腸道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傳染性肝炎病毒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病毒可達50萬到7000萬個。
耗氧有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類等。其濃度常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來表示。也可用總需氧量(TOD)、總有機碳(TOC)、化學需氧量(COD)等指標結合起來評價。常用BOD5與COD的比例來反映污水的可生化降解性,用微生物呼吸氧量隨時間變化曲線來反映生化降解的快慢,據此選擇處理方案。城市污水BOD5一般為每升300~500毫克,造紙、食品、纖維等工業廢水可高達每升數千毫克。植物營養素:生活污水、食品工業廢水、城市地面徑流污水中都含有植物的營養物質──氮和磷。城市污水中磷的含量原先每人每年不到1千克,由于大量使用含磷洗滌劑,含量顯著增加。來自洗滌劑的磷占生活污水中磷含量的30~75%,占地面徑流污水中磷含量的17%左右。氮素的主要來源是食品、化肥、焦化等工業的廢水,以及城市地面徑流和糞便。硝酸鹽、亞硝酸鹽、銨鹽、磷酸鹽和一些有機磷化合物都是植物營養素,能造成地面水體富營養化、海水赤潮和地下肥水。硝酸鹽含量過高的飲水有一定的毒性,能在腸胃中還原成亞硝酸鹽而引起腸原性青紫癥。亞硝酸鹽在人體內與仲胺合成亞硝胺類物質可能有致畸作用、致癌作用。
城市污水中除含以上四類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外,隨污染源的不同還可能含有多種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如氟、砷、重金屬、酚、氰、有機氯農藥、多氯聯苯、多環芳烴等。
如果城市污水不經處理就排入地面水體,會使河流、湖泊受到污染。但城市污水水量非常大,如全部進行污水二級處理,投資極大。因此,結合具體情況研究經濟有效的處理措施,是環境保護的重大課題之一。
近年來,隨著石油危機的日益嚴重和人類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研究者開始不斷探索各種天然、廉價和高效的絮凝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城市污水絮凝劑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技術問題。
一種城市污水絮凝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殼聚糖25-35%、鎂鋁水滑石6-15%、水性聚氨酯2-5%、水4-10%、沸石余量。
優選的,所述的城市污水絮凝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殼聚糖25-30%、鎂鋁水滑石8-12%、水性聚氨酯2-5%、水4-6%、沸石余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融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融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2111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