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適應的視頻幀特征點抽稀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17135.1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9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孫宏躍;曲志峰;樓方平;李軍;陳丹偉;潘飚;陳英華;紀翀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中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46;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張亮 |
| 地址: | 210037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適應 視頻 特征 點抽稀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視頻監控數據分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適應的視頻幀特征點抽稀方法。
背景技術
在視頻監控數據分析過程中,特征點的檢測與匹配是是至關重要的技術,也是敏感視頻檢測的關鍵步驟。但是,視頻檢測過程中提取的特征點數量較大,對特征點的匹配造成很大影響,尤其是包含樹木、森林等紋理豐富的視頻幀。隨著視頻分辨率越來越高、視頻數據量越來越大,特征點的匹配速度成為敏感視頻檢測實時性的關鍵。高密度的特征點對于敏感視頻的檢測存在較大的冗余,嚴重影響著視頻檢測的效率。
由于特征點匹配的速度直接決定了視頻檢測的速度,因此拼接技術的研究重點應該放在圖像匹配上,除了研究如何提高匹配的精準度外,重點需要解決匹配的速度,從而整體上提高視頻檢測的運行效率。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自適應的視頻幀特征點抽稀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視頻特征點匹配速度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視頻特征點匹配速度低的技術缺陷,提供設計一種自適應的視頻幀特征點抽稀方法,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給出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適應的視頻幀特征點抽稀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提取待檢測視頻的關鍵幀,通過特征點檢測算法提取視頻幀的特征點集合,記為P;同時對關鍵幀進行隱形格網劃分,將其劃分為相同大小的格網單元,每個格網單元的特征點的集合記為Pij,Pij的總和即為P,Pij與P的關系如下:
P={P(i,j)} 公式(1)
步驟2):確定自適應的聚類算法參數:計算步驟1)中格網單元的信息熵,根據信息熵確定聚類算法的參數信息;
步驟3):對格網單元的特征點集合Pij,根據特征點的位置信息、尺度信息,通過聚類算法進行聚類,得到的聚類結果,保留其聚類中心,構成抽稀后的特征點集合,記為
步驟4)對于每個格網單元,重復步驟(2)~(3),得到該關鍵幀的特征點抽稀結果,記為PN,如下所示:
步驟5):重復步驟(1)~(4),實現待檢測視頻的特征點抽稀。
優選地,所述步驟1)中,特征點檢測算法為SFIT算法。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聚類算法的參數信息包括聚類個數。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聚類算法為K-means算法。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根據格網單元的信息熵,自適應地決定該格網單元的特征點聚類的參數。
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聚類過程綜合考慮特征點的位置信息、尺度信息,保留有代表性的特征點,剔除了冗余的特征點。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通過自適應的抽稀,保留代表性的特征點,減少了特征點的數量,因此,能夠降低特征點匹配復雜性,增強視頻檢測是實時性。且本發明的實現過程,可以與傳統特征點檢測算法融合,直接得到抽稀之后的特征點集合。
此外,本發明設計原理可靠,結構簡單,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由此可見,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地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自適應的視頻幀特征點抽稀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解釋,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自適應的視頻幀特征點抽稀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提取待檢測視頻的關鍵幀,通過特征點檢測算法提取視頻幀的特征點集合,記為P;同時對關鍵幀進行隱形格網劃分,將其劃分為相同大小的格網單元,每個格網單元的特征點的集合記為Pij,Pij的總和即為P,Pij與P的關系如下:
P={P(i,j)} 公式(1)
步驟2):確定自適應的聚類算法參數:計算步驟1)中格網單元的信息熵,根據信息熵確定聚類算法的參數信息;
步驟3):對格網單元的特征點集合Pij,根據特征點的位置信息、尺度信息,通過聚類算法進行聚類,得到的聚類結果,保留其聚類中心,構成抽稀后的特征點集合,記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中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中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71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