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便攜式飛行器紅外隱身性能評估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17070.0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32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舉;劉劍;武鵬;何葉;季天慈;張弦子;錢蕓生;邱亞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4F5/60 | 分類號: | B64F5/6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王瑋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飛行器 紅外 隱身 性能 評估 裝置 方法 | ||
1.一種便攜式飛行器紅外隱身性能評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學系統(101) 、激光測距模塊(102) 、長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3) 、中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4) 、溫度傳感器(105) 、濕度傳感器(106) 、方位角傳感器(107) 、微處理器(108) 、通信接口單元(109)、存儲器(110) 、控制面板(111) 、顯示器(112) 和外設計算機(113) ;長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3) 與微處理器(108) 電連接,用于采集目標的長波紅外視頻圖像;中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4) 與微處理器(108) 電連接,用于采集目標的中波紅外視頻圖像;激光測距儀(102) 與微處理器(108) 電連接,用于采集目標與評估裝置間的距離;溫度傳感器(105)、濕度傳感器(106) 和方位角傳感器(107) 分別與微處理器(108) 電連接,分別采集環境溫度、環境濕度和目標的方位角信息,這些信息作為大氣透過率仿真的必要參數,利用第三方軟件計算大氣透過率;微處理器(108) 通過通信接口與外設計算機(113) 電連接,存儲器(110) 與微處理器(108) 電連接,用于數據存儲,控制面板(111) 和顯示器(112) 分別與微處理器(108) 電連接,分別用于系統控制和信息顯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飛行器紅外隱身性能評估裝置,其特征在于:長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3) 和中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4) 同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飛行器紅外隱身性能評估裝置,其特征在于:光學系統(101) 由物鏡和分光鏡片組成,分光鏡片采用鍺材料制成,可以反射中波紅外,透射長波紅外。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便攜式飛行器紅外隱身性能評估裝置,其特征在于:分光鏡片與長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3) 軸線、中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4) 軸線分別呈45°角,反射的中波紅外被中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4) 接收,透射的長波紅外被長波紅外視頻采集單元(103) 接收。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飛行器紅外隱身性能評估裝置,其特征在于:激光測距模塊(102) 的軸線與光學系統(101) 的軸線平行。
6.一種便攜式飛行器紅外隱身性能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長波紅外隱身性能評估和中波紅外隱身性能評估均選取輻射溫度/輻射溫差、光斑暴露尺寸、紅外能見距離、紅外發現概率和隱身效率作為評估指標;長波紅外隱身性能評估和中波紅外隱身性能評估按如下步驟實施:
1)利用裝置獲取目標的長波紅外圖像或中波紅外圖像、探測距離、環境溫度、環境濕度和目標方位角信息;
2)利用探測距離、環境溫度、環境濕度和目標方位角信息,通過第三方軟件計算長波紅外或中波紅外的大氣透過率和消光系數;
3)給定長波紅外輻射溫差閾值或中波紅外輻射溫差閾值,利用黑體標定曲線反演灰度差閾值;
4)通過相關圖像算法確定目標暴露區和背景區,并統計暴露區和背景區所占像元個數;
5)計算暴露區和背景區的平均灰度,利用黑體標定曲線計算平均輻射溫度,并求暴露區和背景區表觀輻射溫差;給定像元尺寸,計算探測器靶面上暴露區尺寸,并利用探測距離的和探測器光學系統焦距計算目標暴露區實際尺寸;
6)給定大氣透過率和環境溫度,利用表觀溫差計算暴露區和背景區的固有溫差;
7)給定視覺等級要求的線對數,利用目標暴露區實際尺寸計算目標等效長寬比和空間頻率;
8)通過最小可分辨溫差——空間頻率曲線,計算目標在當前空間頻率下對應的最小可分辨溫差;
9)給定瞬態視場、大氣消光系數等參數計算目標在辨識概率為50%時的閾值探測溫差;
10)給定探測距離R和相應的大氣透過率,利用當前探測距離下的表觀溫差,計算探測距離R時表觀溫差,與辨識概率為50%時的閾值探測溫差相比較,通過返復迭代,當探測距離R時表觀溫差,與辨識概率為50%時的閾值探測溫差相等時,此時的探測距離R即為該目標的紅外能見距離;
11)利用表觀溫差,結合最小可分辨溫差——空間頻率曲線計算在該表觀溫差下目標對應的最大可分辨頻率;
12)利用最大可分辨頻率,結合探測距離和目標暴露區的實際尺寸,計算該目標上最大可分辨周數;
13)利用最大可分辨周數,并給定Johnson準則中50%概率時要求的周數,計算目標在當前探測距離下的探測、識別和確認的概率;
14)利用目標在實施紅外隱身方案前后的紅外能見距離計算隱身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707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