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測量巖石溫度的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116409.5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59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熠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秋明山測繪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K13/00 | 分類號: | G01K1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鄧小兵 | 
| 地址: | 618000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量 巖石 溫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礦山溫度測量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測量巖石溫度的裝置,主要用于測量礦山原始溫度。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礦山巖石淺孔測溫是在井下需要測溫的工作面利用爆破打好的炮眼或者專門開鑿測溫孔(深度一般1-2.5m),迅速將熱電偶或半導體點溫度計探頭送到孔底,用炮泥等材料密封測溫孔測量孔底巖溫。無論巷道還是工作面,巖層暴露出來后,與氣流接觸,圍巖的原始溫度場相應發(fā)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具有一定的深度界限,例如,當巷道中風流的溫度低于圍巖巖壁溫度時,由于風流的冷卻作用,圍巖巖壁溫度有所降低,這也是通風能起冷卻巷道溫度的原因之一。淺孔測溫法測量巖壁溫度,主要受三個因素的影響:通風時間、測溫孔深度、打眼鉆頭摩擦生熱產(chǎn)生的附加效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通風時間,現(xiàn)有技術中利用水炮泥封孔,需要較長的時間,不能有效縮短通風時間。另外,乳膠管較軟,乳膠管內(nèi)部沒有支撐物,所以很難將乳膠管放至測溫孔內(nèi)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現(xiàn)有技術中提出了如下技術:
中國專利公告號為“CN204479205”的現(xiàn)有技術在2015年7月15日公開了一種礦山原始巖溫測量裝置,其包括兩端封口的乳膠管、充氣管、測溫探頭,所述乳膠管的左端與所述充氣管固定連接,所述乳膠管的右端與所述測溫探頭固定連接,所述充氣管延伸至所述乳膠管的右端,所述充氣管位于所述乳膠管外的部分套有橡膠塞,所述橡膠塞的表面設有至少1個臺階。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測溫探頭固定在乳膠管端部,且測溫探頭無保護,因此,在將測溫探頭放入孔內(nèi)時,測溫探頭容易與巖石等發(fā)生碰撞,最終導致測溫探頭容易損壞,測溫探頭的使用壽命較低。另外,整個測量裝置不能伸縮,其長度較長,不方便攜帶。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測量巖石溫度的裝置,本發(fā)明一是能夠避免測溫探頭與巖石發(fā)生碰撞,達到保護測溫探頭和延長測溫探頭使用壽命的目的。二是能夠伸縮,既方便攜帶,又能夠測量用于不同深度的測溫孔的溫度。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測量巖石溫度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體、測溫探頭和保護罩,所述管體包括底管、連接管和頂管,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通過彈簧卡扣與底管和頂管連接,所述底管的外表面上滑動套設有堵頭;所述保護罩包括上弧形罩和下弧形罩,所述下弧形罩固定在頂管的端部,所述上弧形罩活動連接在頂管的端部,且上弧形罩上連接有拉線;所述測溫探頭固定在頂管的端部,且測溫探頭位于保護罩內(nèi)。
所述底管上設置有定位環(huán),所述拉線的一端連接在上弧形罩的掛環(huán)上,另一端穿過定位環(huán)。
采用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一、本發(fā)明中的管體采用伸縮式結(jié)構,既方便攜帶,又能夠測量用于不同深度的測溫孔的溫度,適用范圍更廣。將測溫探頭設置在保護罩內(nèi)的結(jié)構,能夠在將管體伸入測溫孔內(nèi)時避免測溫探頭與巖石發(fā)生碰撞,有利于延長測溫探頭的使用壽命。下弧形罩固定連接而上弧形罩活動連接的結(jié)構,有利于保護罩的快速打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中的測溫探頭只有在工作時才裸露在測溫孔中,最大化地保護了測溫探頭不受損傷,大幅延長了測溫探頭的使用壽命。
二、本發(fā)明在底管上設置定位環(huán),有利于人們快速拉動拉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管體,2、測溫探頭,3、堵頭,4、上弧形罩,5、下弧形罩,6、定位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測量巖石溫度的裝置,包括管體1、測溫探頭2和保護罩,所述管體1包括底管、連接管和頂管,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通過彈簧卡扣與底管和頂管連接,所述底管的外表面上滑動套設有堵頭3;所述保護罩包括上弧形罩4和下弧形罩5,所述下弧形罩5固定在頂管的端部,所述上弧形罩4活動連接在頂管的端部,且上弧形罩4上連接有拉線;所述測溫探頭2固定在頂管的端部,且測溫探頭2位于保護罩內(nèi)。
本發(fā)明中,所述底管上設置有定位環(huán)6,所述拉線的一端連接在上弧形罩4的掛環(huán)上,另一端穿過定位環(huán)6。
本發(fā)明中,所述管體1為塑料管或鋁合金管。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使用時,將管體1伸入測溫孔內(nèi),到達孔底時,略微抽出管體1,并使上弧形罩4位于下弧形罩5的上方,然后拉動拉線,使上弧形罩4向外打開,這樣,測溫探頭2就裸露在測溫孔內(nèi)并進行測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秋明山測繪有限公司,未經(jīng)四川秋明山測繪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6409.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