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油氣井的鉆井軌跡確定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116408.0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708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祿權;張連進;彭先;鄭偉;楊東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亞軍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氣 鉆井 軌跡 確定 方法 裝置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油氣井的鉆井軌跡確定方法及裝置,屬于油氣開采領域。該方法包括:基于第一井斜角度、第一造斜曲率和上儲層的厚度,確定第二井斜角度;基于第一井斜角度和第一造斜曲率,確定上儲層的鉆井軌跡;基于第二井斜角度和中間非儲層的厚度,確定中間非儲層的鉆井軌跡;基于下儲層的厚度和第二井斜角度,確定下儲層的第一鉆井軌跡和第二鉆井軌跡;將上儲層的鉆井軌跡、中間非儲層的鉆井軌跡、下儲層的第一鉆井軌跡和第二鉆井軌跡所組成的軌跡確定為油氣井的鉆井軌跡。本發(fā)明通過確定油氣井的鉆井軌跡,從而當人們根據(jù)該鉆井軌跡鉆井時,可以延長儲層的鉆井距離,縮短非儲層的鉆井距離,在提高開采量的同時,可以避免鉆頭不必要的損耗。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油氣開采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氣井的鉆井軌跡確定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油氣田的開發(fā),大斜度井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大斜度井是指井斜角度為45度到85度的油氣井,采用大斜度井可以擴大油氣層的裸露面積、提高單井產量、提高采收率。當采用大斜度井進行油氣開采時,首先要確定大斜度井的鉆井軌跡,然后根據(jù)確定的鉆井軌跡進行鉆井。但是在實際開采中,有很大一部分油氣田都是上下雙儲層模式,該上下雙儲層模式包括上儲層、下儲層以及上儲層和下儲層之間的中間非儲層,而目前的鉆井軌跡確定方法無法滿足上下雙儲層模式油氣田的開發(fā)需求,因此,亟需一種方法,可以用于確定上下雙儲層模式油氣井的鉆井軌跡。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氣井的鉆井軌跡確定方法及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油氣井的鉆井軌跡確定方法,所述油氣井的待鉆井儲層包括上儲層、中間非儲層和下儲層,所述中間非儲層位于所述上儲層與所述下儲層之間,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上儲層的厚度,從存儲的上儲層厚度、井斜角度與造斜曲率之間的對應關系中,獲取第一井斜角度和第一造斜曲率,所述第一井斜角度為鉆井時進入所述上儲層的井斜角,所述第一造斜曲率為所述上儲層的造斜曲率;
基于所述第一井斜角度、所述第一造斜曲率和所述上儲層的厚度,確定第二井斜角度,所述第二井斜角度為鉆穿所述上儲層的井斜角;
基于所述第一井斜角度和所述第一造斜曲率,確定所述上儲層的鉆井軌跡;
基于所述第二井斜角度和所述中間非儲層的厚度,確定所述中間非儲層的鉆井軌跡;
基于所述下儲層的厚度和所述第二井斜角度,確定所述下儲層的第一鉆井軌跡和第二鉆井軌跡;
將所述上儲層的鉆井軌跡、所述中間非儲層的鉆井軌跡、所述下儲層的第一鉆井軌跡和第二鉆井軌跡所組成的軌跡確定為所述油氣井的鉆井軌跡。
可選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井斜角度、所述第一造斜曲率和所述上儲層的厚度,確定第二井斜角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井斜角度、所述第一造斜曲率和所述上儲層的厚度,通過下述公式(1)確定所述第二井斜角度;
β=sin-1(sinα+K1H1) (1)
其中,在上述公式(1)中,β為所述第二井斜角度,α為所述第一井斜角度,K1為所述第一造斜曲率,H1為所述上儲層的厚度。
可選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井斜角度和所述第一造斜曲率,確定所述上儲層的鉆井軌跡,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井斜角度和所述第一造斜曲率,確定初始造斜點,所述初始造斜點為對所述油氣井進行造斜的起始點;
從所述初始造斜點的位置開始,將以所述第一造斜曲率所確定的圓弧中位于所述上儲層中的圓弧確定為所述上儲層的鉆井軌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64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