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大珠母貝海區養殖成活率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15472.7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572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謝紹河;林展新;林偉財;王欽貴;謝郁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紹河珍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55 | 分類號: | A01K61/55 | 
| 代理公司: | 廣東世紀專利事務所 44216 | 代理人: | 曾忠群 | 
| 地址: | 515822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幼貝 海區養殖 成活率 大珠母貝 麻醉劑 殼高 浸泡 生理機能調節 生理機能 應激反應 敏感期 有效地 取材 海區 生長 | ||
本發明所述提高大珠母貝海區養殖成活率的方法,其特點是:在將殼高為2~5mm的大珠母幼貝放置海區養成殼高達到30mm的幼貝過程中,先后分多次采用“麻醉劑+淡水”浸泡幼貝的方法對幼貝進行生理機能調節,以提高幼貝的成活率。本發明由于采用通過多次“麻醉劑+淡水”浸泡幼貝的方法,有效地調節了幼貝的生理機能,促使幼貝減少應激反應,順利渡過生長“敏感期”,以適應海區養殖環境,大幅度提高大珠母貝幼貝的海區養殖成活率。并且這種方法所用材料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成本低,容易實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珍珠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提高大珠母貝海區養殖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大珠母貝(
國外養殖產量最大的國家為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其中澳大利亞的產值最高,約占世界南洋珍珠產值的50%。澳大利亞從1956年就開始了商業化的“南洋珍珠”養殖,是世界上白碟貝珍珠的最大生產國,年生產南洋珠約1.6噸。我國大珠母貝插核育珠的研究始于1972 年,至1981年取得成功,培育出中國第一顆大珠母貝游離珍珠(規格為19mm×15.5mm,重6g),打破了國外培育大珠母貝珍珠養殖技術的壟斷。
此后我國從事珍珠研究的科技人員,相繼進行了大珠母貝人工繁殖、海區養成與植核育珠技術的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大珠母貝規模化養殖及育珠產業化發展之路。我國有不少科研單位,試圖通過人工繁殖培育大珠母貝幼苗(也叫幼貝)養成母貝用于培育珍珠,但繁育的幼苗從下海養殖培育至20mm后便大量死亡(高死亡期多出現在幼貝期),成活率低(通常成活率達不到1%),無法實現產業化規模養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取材方便、成本低的可大幅度提高大珠母幼貝海區養殖成活率的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所述提高大珠母貝海區養殖成活率的方法,其特點是:在將殼高為2~5mm的大珠母幼貝放置海區養成殼高達到30mm的幼貝過程中,先后分多次采用“麻醉劑+淡水”浸泡幼貝的方法對幼貝進行生理機能調節,以提高幼貝的成活率。
其中上述對幼貝進行生理機能調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當幼貝生長至殼高達到10mm時,將幼貝撈出放在塑料大盆里,用“麻醉劑+淡水”浸泡20~30分鐘,然后再放回海區養殖;
(二):當上述幼貝生長至殼高達到20mm時,用“麻醉劑+淡水”浸泡50~60分鐘,然后再放回海區養殖;
(三):當上述幼貝生長至殼高達到30mm時,再次用“麻醉劑+淡水”浸泡80~90分鐘,然后再放回海區養殖。
其中上述麻醉劑為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鹽,其添加量為8~15克/100ml淡水,優選為10克。
本發明由于采用通過三次“麻醉劑+淡水”浸泡幼貝的方法,有效地調節了幼貝的生理機能,促使幼貝減少應激反應,順利渡過生長“敏感期”,以適應海區養殖環境,大幅度提高大珠母貝幼貝的海區養殖成活率,有效解決了大珠母貝人工育苗過程中幼貝在海區養殖生長至殼高20~50mm階段時成活率低的技術問題。并且這種“麻醉劑+淡水”浸泡幼貝的方法所用材料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成本低,容易實施。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紹河珍珠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紹河珍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547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毛蚶快速生長品系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抗氨氮斑節對蝦種系篩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