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14453.2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71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璇;王玉瓊;周朝開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同玄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14 | 分類號: | C04B28/14;C04B38/08;C04B38/00;C04B111/27;C04B111/4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鋒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凝膠 制備 石膏材料 混合漿料 石膏制品 膠水 分散體 混合料 凝膠 石膏 標準稠度 導熱系數 粉塵飛揚 耐水性能 泡沫狀態 不均勻 緩凝劑 石膏粉 引氣劑 增稠劑 涂膏 建筑材料 硬化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的制備方法包括:將含氣凝膠的涂膏、水、增稠劑和引氣劑均勻混合,形成呈均勻分布的泡沫狀態的氣凝膠水性分散體;將石膏粉、緩凝劑與水均勻混合形成標準稠度狀態的石膏混合料;將所述石膏混合料與氣凝膠水性分散體均勻混合,形成含氣凝膠的混合漿料;將含氣凝膠的混合漿料硬化、干燥,獲得所述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本發明的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的制備方法簡單,條件易控,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在制備含氣凝膠的建筑材料時氣凝膠粉塵飛揚和氣凝膠分散不均勻等問題,能夠大幅降低石膏制品的導熱系數,并且還能夠有效提升石膏制品的耐水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石膏材料,特別涉及一種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建筑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石膏及其制品具有微孔結構和加熱脫水性能,因此具有優良的隔熱、隔音和防火性功能,石膏類產品相比水泥制品而言優勢明顯,是典型的綠色建材,尤其是近年來對工業副產石膏的再利用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是,石膏的耐水性和保溫性能一般制約了石膏類產品進一步的發展。
使用傳統方法來降低石膏材料的導熱系數、提高石膏制品的耐水性的工藝比較復雜并且會對石膏類產品的綜合性能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對石膏板這種厚度比較小的材料影響更大。因此,在保證石膏制品其他性能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石膏制品的保溫性和耐水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氣凝膠是一種納米多孔結構材料,在力學、聲學、熱學、光學等諸方面均顯示其獨特性質。作為目前隔熱性能最好的固體材料又兼有良好的疏水性、耐熱性、耐久性等優良特性,用作建筑保溫具有廣闊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例如,CN102910870A提供了一種納米硅氣凝膠/玻化微珠復合保溫砂漿,其由氣凝膠粉直接加入到砂漿混合物制得,但是氣凝膠粉與砂漿混合物難以復合,且此過程中氣凝膠粉會向周圍環境中分散。又例如,CN 105439505A報道了一種SiO2氣凝膠砂漿及其制備方法,其通過將疏水氣凝膠與硅烷偶聯劑制成改性SiO2氣凝膠,然后與砂漿混合,但是此種硅烷偶聯劑改性的氣凝膠難以制取,成本高,且改性后的氣凝膠不能長期保存。另外,現有的摻有氣凝膠粉的建筑材料的性能較之傳統建筑材料提升有限,并且還通常還存在氣凝膠易于與建筑材料脫離、各部分性能差異大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實現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
將含氣凝膠的涂膏、水、增稠劑和引氣劑均勻混合,形成呈均勻分布的泡沫狀態的氣凝膠水性分散體;
將石膏粉、緩凝劑與水均勻混合形成標準稠度狀態的石膏混合料;
將所述石膏混合料與氣凝膠水性分散體均勻混合,形成含氣凝膠的混合漿料;
將含氣凝膠的混合漿料硬化、干燥,獲得所述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氣凝膠粉包括二氧化硅氣凝膠、二氧化鈦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組合,且不限于此。
進一步的,所述石膏粉為半水石膏,粒度為74~200μm,CaSO4·0.5H2O含量大于70%。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由前述的任一種方法制備的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含氣凝膠的石膏材料,其由質量比為0.1~60:40~99.9的呈均勻分布的泡沫狀態的氣凝膠水性分散體與標準稠度狀態的石膏混合料均勻混合后硬化、干燥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同玄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同玄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44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