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延性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12133.3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600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郭猛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猛 |
| 主分類號: | E04B2/00 | 分類號: | E04B2/00;E04B2/56;E04B1/98;E04H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陽區北京市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墻 加氣混凝土砌塊 斜拉桿 延性 扁套管 外框架 對角方向設置 水平承載能力 層間位移角 極限承載力 抗震性能 作用過程 框格 拉直 砌塊 填充 混凝土 抗震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延性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包括外框架、框格、填充砌塊、彎曲斜拉桿和扁套管;彎曲斜拉桿在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表面或內部沿對角方向設置,兩端錨入外框架混凝土內部,斜拉桿外面設置扁套管。與傳統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相比,本發明的延性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小震及中小震作用下彎曲斜拉桿不參與抗震,中大震作用過程中,當組合墻層間位移角超過設定限值時,彎曲斜拉桿被拉直,開始發揮受拉作用,實現破壞階段組合墻的水平承載能力維持在原有極限承載力水平或降低幅度不大,提高了組合墻在破壞階段的抗震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延性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屬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是指由鋼筋混凝土框格、填充砌塊及外框架(或隱形外框架、連接柱、暗梁)構成的網格狀構件,框格由水平向肋梁和豎向肋柱組成,將墻體劃分為若干網格,網格內嵌入輕質材料填充砌塊如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屬于密肋復合墻的一種。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的框格(肋梁、肋柱)與填充砌塊相互支撐,協同受力,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傳統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的具體構造可參見發明專利“密肋結構體系及其連接施工工藝方法”(專利號CN200610001006.6),或參見國內部分關于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結構的學術論文。
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承受水平荷載作用時,框格內的填充砌塊對角受壓,砌塊裂縫基本上沿主應力方向開展,其受力機制為斜壓桿機制,整個墻體受力機制為“鋼架-斜壓桿”機制。對于傳統構造形式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填充砌塊是影響墻體水平承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試驗研究表明,對于不設置填充砌塊的空框格試件和設置填充砌塊的墻體試件,后者的極限承載力約為前者的3倍。
但是,傳統構造形式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由于填充砌塊如加氣混凝土砌塊多為脆性材料,當結構遭受中大震作用時,填充砌塊破碎后退出工作,并從框格內脫落,斜壓桿機制失去效用,大大削弱了破壞階段墻體的水平承載力,導致框格及外框架部分遭受更嚴重的破壞,不利于實現結構“大震不倒”的抗震設計理念。為提高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在破壞階段的水平承載能力及抗震性能,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提高填充砌塊強度等級、提高框格混凝土強度等級、增大框格混凝土截面尺寸或配筋率的技術方案。上述技術方案能夠提高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的極限承載力及抗震性能,但不能解決強震時填充砌塊破碎退出工作后墻體承載力及抗震能力削弱問題,而且增大截面相應帶來墻體自重的增加,不利于抗震設計。
因此,在不大幅增加組合墻自重的前提下,如何實現破壞階段組合墻的水平承載力維持在原有極限承載力水平或降低幅度不大,增大組合墻的延性及變形能力,提高組合墻在破壞階段的抗震性能,成為工程技術人員所關心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延性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旨在實現破壞階段組合墻的水平承載力維持在原有極限承載力水平或降低幅度不大,增大組合墻的延性及變形能力,提高組合墻在破壞階段的抗震性能。
本發明提出一種延性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其特征在于,由外框架1、框格2、填充砌塊3、彎曲斜拉桿4、扁套管5和拉結筋6組成,所述彎曲斜拉桿4在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表面或內部沿對角方向單向設置,或交叉設置,或呈人字形設置,所述彎曲斜拉桿4兩端錨入外框架1節點的混凝土內部,所述彎曲斜拉桿4外面設置扁套管5。
所述彎曲斜拉桿4為鋼筋、鋼板帶或碳纖維布等受拉材料,所述彎曲斜拉桿4的形狀為折線形、曲線形或螺旋形。根據需要,在一個側面的一個對角上可以設置一根斜拉桿,也可以設置多根斜拉桿組成斜拉桿束。
在所述扁套管5與框格2交叉的位置設置拉結筋6,拉結筋6穿過框格2,勾住加氣混凝土砌塊組合墻一側或兩側的扁套管5。拉結筋6設置在框格的節點處,若拉結筋與框格的交接位置沒有在節點處,而是在框格的梁上或者框格的柱上時,也可不設置拉結筋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猛,未經郭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213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現澆箱梁側模支撐的方法及其采用的箱梁模板支撐裝置
- 下一篇:拉壓型密肋復合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