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位置校正裝置及位置校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10051.5 | 申請日: | 2016-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315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薄海;馮輝賢;楊耀中;鐘富安;蔡文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 | 分類號: | G02F1/13;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位置 校正 裝置 方法 | ||
1.一種位置校正裝置,用于將放置于操作臺面上的基板校正至指定位置,該基板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及第二側,該基板位于該指定位置時,該第一側位于第一預定位置,該第二側位于第二預定位置,其特征在于該位置校正裝置包含:
第一校正組,鄰近該基板的該第一側設置,該第一校正組包含第一校正單元,該第一校正單元包含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具有第一彈性系數;以及
第二校正組,鄰近該基板的該第二側設置,該第二校正組包含第二校正單元,該第二校正單元包含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彈性件具有第二彈性系數,該第二彈性系數小于該第一彈性系數;
使用時,先驅動該第一校正組沿第一方向移動至該第一預定位置,該第一方向為該第一側指向該第二側的方向,然后驅動該第二校正組沿第二方向移動至該第二預定位置,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從而將該基板夾持于該第一校正組與該第二校正組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位置校正裝置還包含第一氣缸,該第一氣缸連接該第一校正組,該第一氣缸用于驅動該第一校正組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校正單元還包含與該第一彈性件相連接的第一抵擋部,該第一抵擋部具有第一抵擋弧面,該第二校正組移動至該第二預定位置時,該第一抵擋弧面抵接該基板的該第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位置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抵擋部包含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及第一抵接部,該第一連接部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彈性件及該第一抵接部,該第一抵接部具有該第一抵擋弧面,該第一連接部的硬度大于該第一抵接部的硬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位置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部的材質為聚醚醚酮,該第一抵接部的材質為聚四氟乙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校正組還包含第三校正單元,該第二校正組還包含第四校正單元,該第一校正單元與該第二校正單元相對,該第三校正單元與該第四校正單元相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預定位置為單一位置或一段區域范圍。
8.一種位置校正方法,用于將放置于操作臺面上的基板校正至指定位置,該基板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及第二側,該基板位于該指定位置時,該第一側位于第一預定位置,該第二側位于第二預定位置,其特征在于該位置校正方法包含:
步驟a:提供位置校正裝置,該位置校正裝置包含:
第一校正組,鄰近該基板的該第一側設置,該第一校正組包含第一校正單元,該第一校正單元包含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具有第一彈性系數;以及
第二校正組,鄰近該基板的該第二側設置,該第二校正組包含第二校正單元,該第二校正單元包含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彈性件具有第二彈性系數,該第二彈性系數小于該第一彈性系數;
步驟b:驅動該第一校正組沿第一方向移動至該第一預定位置,該第一方向為該第一側指向該第二側的方向;以及
步驟c:驅動該第二校正組沿第二方向移動至該第二預定位置,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從而將該基板夾持于該第一校正組與該第二校正組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位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操作臺面上具有多個真空吸附孔,該方法還包含:
步驟d:校正完畢后,該多個真空吸附孔吸附該基板,以將該基板定位于該指定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位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校正前該第一校正組位于第一原始位置,該第二校正組位于第二原始位置,該方法還包含:
步驟e:校正完畢后,先驅動該第二校正組移動回該第二原始位置,再驅動該第一校正組移動回該第一原始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昆山)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1005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油門踏板
- 下一篇:汽車前風窗下飾板(H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