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進的高效純機械式換向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09293.2 | 申請日: | 2016-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6362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國慶;張旭東;吳樹謙;茅靖峰;朱維南;宋晨光;曹陽;霍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H37/12 | 分類號: | F16H37/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錢靚 |
| 地址: | 226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軸傳動輪 純機械式 方向旋轉 換向機構 驅動主軸 固定旋轉方向 棘輪換向結構 傳動效率高 傳動輪沿 傳動輪組 方向相反 結構實現 能源轉化 能源轉換 雙向換向 隨機空間 往復擺動 直接驅動 自動換向 傳動輪 轉軸桿 動能 儲能 兩組 繞轉 自由 改進 垂直 發電 外部 轉化 配合 維護 | ||
1.一種改進的高效純機械式換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包括兩個自由擺陀、兩組自動雙向換向調節機構、一組過渡傳動輪組(13)、一組主軸傳動輪組(6)、一個能源轉換結構(7),第一自由擺陀(1)同軸連接有第一自動雙向換向調節機構,所述第一自動雙向換向調節機構與過渡傳動輪組(13)嚙合連接,所述過渡傳動輪組(13)與主軸傳動輪組(6)嚙合連接,所述主軸傳動輪組(6)與第二自動雙向換向調節機構嚙合連接,所述主軸傳動輪組(6)同軸連接有能源轉換結構,所述第二自動雙向換向調節機構同軸連接有第二自由擺陀(10),第一自由擺陀(1)與第二自由擺陀(10)繞轉軸桿相互垂直;第一自動雙向換向調節機構包括兩個換向方向相反的棘輪換向結構,且其中的第一自由擺陀(1)與第一軸桿(5)、第一棘輪換向結構(2)和第二棘輪換向結構(4)的內輪與第一軸桿(5)之間采用軸向定位以防止產生相對轉動,而第一棘輪換向結構(2)和第二棘輪換向結構(4)的外輪則繞第一軸桿(5)沿相反方向旋轉;其中的第二自由擺陀(10)與第四軸桿(11)、第三棘輪換向結構(3)和第四棘輪換向結構(12)的內輪與第四軸桿(11)之間采用軸向定位以防止產生相對轉動,第三棘輪換向結構(3)和第四棘輪換向結構(12)的換向外輪則繞第四軸桿(11)沿相反方向旋轉;過渡傳動輪組(13)包含過渡傳動輪組的上傳動輪(13-1)和過渡傳動輪組的下傳動輪(13-2)兩個傳動齒輪,過渡傳動輪組的上傳動輪(13-1)與過渡傳動輪組的下傳動輪(13-2)之間的軸向間距與第一棘輪換向結構(2)和第二棘輪換向結構(4)之間的軸向間距一致,且過渡傳動輪組的上傳動輪(13-1)與過渡傳動輪組的下傳動輪(13-2)與第二軸桿(8)之間采用軸向定位以保持相同的角速度旋轉;主軸傳動輪組(6)和第三軸桿(9)、能源轉換結構(7)的內轉子和第三軸桿(9)之間采用軸向定位,主軸傳動輪組(6)通過第三軸桿(9)帶動能源轉換結構(7)的內轉子以保持同步轉動;過渡傳動輪組(13)可以沿第二軸桿(8)的軸心線方向移動以切出過渡傳動,使第一棘輪換向結構(2)的扭矩無法傳遞到主軸傳動輪組(6);主軸傳動輪組(6)包含主軸傳動輪組的錐形輪(6-1)和主軸傳動輪組的圓柱輪(6-2),主軸傳動輪組的錐形輪(6-1)和主軸傳動輪組的圓柱輪(6-2)之間的軸向間距大于或者小于過渡傳動輪組的上傳動輪(13-1)與過渡傳動輪組的下傳動輪(13-2)之間的軸向間距,且主軸傳動輪組的錐形輪(6-1)和主軸傳動輪組的圓柱輪(6-2)與第二軸桿(8)之間采用軸向定位以保持相同的角速度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高效純機械式換向機構,其特征在于:過渡傳動輪組的上傳動輪(13-1)、過渡傳動輪組的下傳動輪(13-2)、第一棘輪換向結構(2)和第二棘輪換向結構(4)的半徑滿足以下條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高效純機械式換向機構,其特征在于:第三棘輪換向結構(3)、第四棘輪換向結構(12)和主軸傳動輪組的錐形輪(6-1)之間采用錐形齒輪的傳動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大學,未經南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929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機械減震方法及動能吸收限位裝置
- 下一篇:一種旋轉換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