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雜環類化合物及合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09042.4 | 申請日: | 2016-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9977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鄭開波;周洋;陳慧;何霞鳳;晏佳瑩;肖述章;張諾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峽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513/04 | 分類號: | C07D513/04;A61P35/00;A61P25/08;A61P31/00;A61P31/12;A01P1/00;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蔣悅 |
| 地址: | 443002***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催化劑 新型雜環 合成 一步法 烷基 化合物化合物 雜環類化合物 化學結構式 取代基位置 雜環化合物 苯并噻唑 體內活性 溫和反應 有機化工 雜環結構 關鍵點 溴化腈 醛基 硝基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有機化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雜環化合物,所述雜環化合物的化學結構式為:其中,取代基R1和R2為氫或烷基或硝基或鹵素或醛基,取代基位置、個數不固定。合成方法為以苯并噻唑類衍生物、溴化腈和堿一步法、無催化劑,得到的一類新型雜環化合物化合物,關鍵點在于一步法、無催化劑和溫和反應條件的合成新方法,又因其雜環結構,有利于在生物體內活性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化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新的雜環類化合物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雜環化合物具有廣譜的生物活性,常應用于醫藥,農藥等許多精細化工領域。為了得到更好的生物活性分子,構建新的雜環是醫藥、農藥等精細化工技術發展的關鍵和核心。鑒于雜環化合物良好的生物活性,合成新的雜環具有重要意義和科學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氮、氧及硫的雜環類化合物合成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含氮、氧及硫雜環類化合物,所述雜環化合物化學結構式為:
其中,取代基R1和R2為取代基R1和R2為氫或烷基或硝基或鹵素或醛基,取代基位置、個數不固定。
合成所述的含氮、氧及硫雜環類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合成路徑: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室溫下向反應瓶中加入溴化腈化合物1,有機溶劑,堿,冷卻到0℃;
所述化合物1為苯并噻唑衍生物;
2)將化合物1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緩慢加入到將所述步驟1)混合物中,然后升溫至25-50℃反應。所得固體化合物純化得到黃色固體化合物2;
完成新的雜環類化合物的合成。
所述步驟1)化合物1與溴化腈的投料比為1:1-100。改變投料比,化合物2的收率有很大提高。
所述步驟1)堿為三乙胺。若為其他堿,反應不發生或者收率很低。
所述步驟1)溶劑為四氫呋喃。若為其他溶劑,反應不發生或者收率很低。
所述步驟1)投料的順序為溴化腈,堿和化合物1。如果其他的加料順序會使反應不發生或者收率很低。
所述步驟1)反應條件為升溫至25-50℃,回流0.5-12小時。達到溫度,反應才能順利進行,否則反應不充分,收率低,反應時間長。
所述步驟1)化合物1與堿的投料比為1:1-100。改變投料比,化合物2的收率有很大提高,投料比的范圍也較大,有利于精細化學品的生產。
本發明中反應機理為帶正電CN+,進攻化合物1羥基氧原子,生成中間體A,水會進攻氰基基團,發生加成反應得到化合物B,化合物B噻唑環上富電子的硫原子分子內進攻N原子,形成中間體C,C-S斷裂形成化合物D,水再一次反應生成化合物E,在經過分子內鍵的遷移,脫水生成化合物2。
本發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以苯并噻唑衍生物與溴化腈反應,得到新的雜環類化合物2;
2、本發明合成一類新型含氮、氧及硫雜環類化合物,提供了一種無催化劑、一步法簡單的合成新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峽大學,未經三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904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