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緩沖助力器及鞋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07452.5 | 申請日: | 2016-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952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虞君道 | 申請(專利權)人: | 虞君道 |
| 主分類號: | A43B7/32 | 分類號: | A43B7/32;A43B23/00;F16F15/04;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6200 浙江省舟山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底板 支撐板 助力器 彈簧 緩沖 第一端 跑步 三角架 膝關節 反作用力 活動連接 走路 | ||
一種緩沖助力器,安裝在鞋底用于走路或跑步時減少對膝關節的沖擊及對人體一個反作用力使行走或跑步更快更輕松,包括底板(1)、支撐板(3)、彈簧(10);所述支撐板(3)的第一端活動連接所述底板(1)的第一端,所述支撐板(3)的第二端與所述底板(1)的第二端之間有所述彈簧(10),所述底板(1)、所述支撐板(3)、所述彈簧(10)三者形成一個三角架;一種鞋,在鞋(13)底部有緩沖助力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裝在鞋底用于走路或跑步時減少對膝關節的沖擊及對人體一個反作用力使行走或跑步更快更輕松的一種機械裝置及鞋,尤其涉及一種緩沖助力器及鞋。
背景技術
走路或跑步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與健身手段,為了走路或跑步時減少對膝關節的沖擊目前市場上有各種緩沖鞋,基本上都是使用各種有彈性的材料或在鞋底內部設置氣腔使鞋底更有彈性,也有部分在鞋底內部安裝多個彈簧以增加彈性,雖然上述這三種方案都可以增加鞋底彈性,但上下回彈的行程很短增加的彈性有限,雖然稍微能減少對膝關節的沖擊但基本感覺不到對人體一個反作用力使行走或跑步更快更輕松;
雖然上述這三種方案在理論上都可以使上下回彈的行程達到很長增加很大的彈性,這樣需要鞋底設計的很厚,但由于鞋的外型的影響所以沒有廠家把上下回彈的行程達到2cm以上;
現在市場上也還沒有一種可以安裝在普通鞋上的走路或跑步時能很大程度地減少對膝關節的沖擊及對人體一個反作用力使行走或跑步更快更輕松的一種機械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安裝在普通鞋上上下回彈的行程達到2cm以上走路或跑步時能很大程度地減少對膝關節的沖擊及對人體一個反作用力使行走或跑步更快更輕松的一種緩沖助力器及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緩沖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支撐板(3)、彈簧(10);
所述支撐板(3)的第一端活動連接所述底板(1)的第一端,所述支撐板(3)的第二端與所述底板(1)的第二端之間有所述彈簧(10),所述底板(1)、所述支撐板(3)、所述彈簧(10)三者形成一個三角架;
作為本發明的緩沖助力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還包括伸縮套(4)、伸縮軸(8),所述伸縮套(4)中有伸縮軸孔(6);
所述伸縮軸(8)在所述伸縮軸孔(6)中,所述彈簧(10)在所述伸縮套(4)與所述伸縮軸(8)之間,所述伸縮軸(8)與所述伸縮套(4)能相對移動,所述伸縮套(4)、所述伸縮軸(8)、所述彈簧(10)組成一個伸縮組件;
所述支撐板(3)的第一端活動連接所述底板(1)的第一端,所述支撐板(3)的第二端活動連接所述伸縮組件的第一端,所述底板(1)的第二端活動連接所述伸縮組件的第二端;
作為本發明的緩沖助力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還包括旋鈕(11),所述旋鈕(11)上有制動丁(12),所述伸縮套(4)中有旋鈕腔(5),所述旋鈕腔(5)底部有制動槽(7),所述伸縮軸(8)上有制動缺口(9),所述旋鈕(11)在所述旋鈕腔(5)中,所述制動丁(12)在所述制動槽(7)中;
當所述伸縮軸(8)壓縮到所述伸縮套(4)中達到最大位置時,轉動所述旋鈕(11)所述制動丁(12)轉入所述制動缺口(9)中,所述伸縮軸(8)與伸縮套4不能相對移動;
當所述制動丁(12)脫離所述制動缺口(9)時,所述伸縮軸(8)與所述伸縮套(4)可以在預設的全程范圍內相對自由移動;
作為本發明的緩沖助力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伸縮軸(8)上有伸縮行程調節缺口(14),當所述伸縮軸(8)壓縮到所述伸縮套(4)中一定位置時,轉動所述旋鈕(11)所述制動丁(12)轉入所述伸縮行程調節缺口(14)中,所述伸縮軸(8)與所述伸縮套(4)可以在一定的行程范圍內相對自由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虞君道,未經虞君道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745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