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06239.2 | 申請日: | 2016-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549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彭翊;張圣君;何丹丹;王方年;邢勉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21C15/18 | 分類號: | G21C15/18;G21C15/2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張海英 |
| 地址: | 2643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能動 安全 外置 空冷器 裝置 | ||
1.一種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安全殼;
鋼制安全殼,所述鋼制安全殼設在所述混凝土安全殼內;
外置支撐框架,所述外置支撐框架設在所述混凝土安全殼的外壁面上,所述外置支撐框架內設有安裝腔;
外置空冷器,所述外置空冷器設在所述安裝腔內,所述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進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
貫穿件,所述貫穿件與所述外置支撐框架相連且與所述外置空冷器進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連通,所述貫穿件的兩端分別穿過所述混凝土安全殼和所述鋼制安全殼伸入所述鋼制安全殼內部;
所述外置空冷器包括:
上聯箱,所述上聯箱設有所述外置空冷器進口;
下聯箱,所述下聯箱與所述上聯箱間隔開地設在所述上聯箱下方,所述下聯箱設有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
上部換熱管束,所述上部換熱管束設在所述上聯箱的兩側,所述上部換熱管束的內端與所述上聯箱相連,所述上部換熱管束的外端相對于所述上聯箱向外向下傾斜延伸;
下部換熱管束,所述下部換熱管束設在所述下聯箱的兩側,所述下部換熱管束的內端與所述下聯箱相連,所述下部換熱管束的外端相對于所述下聯箱向外向上傾斜延伸與所述上部換熱管束的外端連通;
所述外置支撐框架為截面為矩形且由多個桿構成的框架;
所述上部換熱管束和所述下部換熱管束上分別設有與所述外置支撐框架相連的連接板,所述上部換熱管束和所述下部換熱管束分別穿過對應的所述連接板;
所述貫穿件包括第一貫穿管和第二貫穿管,所述第一貫穿管的一端與所述外置空冷器進口相連且另一端穿過所述混凝土安全殼和所述鋼制安全殼以伸入所述鋼制安全殼內,所述第二貫穿管的一端與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相連且另一端穿過所述混凝土安全殼和所述鋼制安全殼以伸入所述鋼制安全殼內;
所述第一貫穿管從所述外置支撐框架的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混凝土安全殼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內延伸,所述第二貫穿管從所述外置支撐框架的下方沿垂直于所述混凝土安全殼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內延伸;
所述第二貫穿管與所述外置支撐框架的下表面之間間隔開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貫穿管與所述外置支撐框架的上表面之間間隔開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聯箱和所述下聯箱分別形成為沿所述混凝土安全殼的徑向延伸的直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空冷器進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分別設在所述上聯箱和所述下聯箱的中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連接板分別形成為沿所述上聯箱和所述下聯箱的軸向延伸的長條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連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支撐框架形成為不銹鋼結構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支撐框架通過鋼板安裝在所述混凝土安全殼的外壁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動安全殼外置空冷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制安全殼上設有套管,所述第一貫穿管和所述第二貫穿管分別穿過所述套管伸入所述鋼制安全殼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623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反應堆安全殼外置空冷器
- 下一篇:核電站反應堆保護系統定期試驗T2試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