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玉米秸稈和杏鮑菇菌渣制備有機肥料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05863.0 | 申請日: | 2016-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478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魯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魯婷 |
| 主分類號: | C05G1/00 | 分類號: | C05G1/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726400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菌渣 有機肥料 玉米秸稈 杏鮑菇 制備 混合物 有機肥 發酵 工廠化栽培 有機質含量 堆積發酵 二次污染 高有機質 秸稈燃燒 生活垃圾 自然降溫 發酵槽 碳氮比 放入 后熟 倉庫 垃圾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玉米秸稈和杏鮑菇菌渣制備有機肥料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將垃圾廠生活垃圾、工廠化栽培杏鮑菇菌渣和玉米秸稈放入發酵槽后均勻混合,并調節整個體系的含水量和碳氮比,將混合物升溫并發酵至含水量小于30?35wt%停止發酵,自然降溫至室溫,將混合物移至后熟倉庫繼續堆積發酵到水分降至25wt%,即得到有機肥料,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有機肥有機質含量低、營養成分不全面及菌渣無法合理利用的問題,具有能制備高有機質含量、營養全面的有機肥,充分利用菌渣的優點,解決了秸稈燃燒二次污染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保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基于玉米秸稈和杏鮑菇菌渣制備有機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肥是指主要以動植物殘體(如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為來源經無害化處理腐熟的有機物料復合而成的一類有機肥效應的肥料。生物有機肥具有營養元素齊全、能夠改良土壤、提高產品品質、改善作物根際微生物群、提高植物的抗病蟲能力、促進化肥的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2012年國家有機肥的生產標準NY525—2012中將有機質含量由30wt%提高到45wt%,其中氮磷鉀總量由4wt%提高到5wt%,水分由20wt%提高到30wt%,重金屬離子不允許存在,提高了有機質含量及營養含量的指標。因此,高有機質含量、營養全面的有機肥將成為市場主流。
杏鮑菇現已經有大量食用菌生產單位在生產栽培,多為工廠化栽培,每年有大量杏鮑菇菌渣廢棄物。其生物轉化率低只有約50wt%,菌渣養分剩余為60—80wt%,廢菌渣中仍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還含有大量的菌絲體(內含豐富的菌絲殘體蛋白)、脂肪、氨基酸、礦物質以及菌絲體的次生代謝產物,對其如不能及時處理,不僅浪費資源,還易造成霉菌和害蟲滋生,污染環境。
每年的玉米秸稈很多都在田地里直接焚燒,這樣農戶既節省投入又能讓灰燼作為養分還田,但是大量的焚燒對空氣的污染相當嚴重,是造成長期霧霾天氣的因素之一。玉米秸稈含有30wt%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wt%的蛋白質和0.5~1wt%的脂肪,碳氮質量比相對較高。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玉米秸稈和杏鮑菇菌渣制備有機肥料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基于玉米秸稈和杏鮑菇菌渣制備有機肥料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
步驟1,在室溫下,將垃圾廠生活垃圾、工廠化栽培杏鮑菇菌渣和玉米秸稈放入發酵槽后均勻混合,并調節整個體系的含水量至50-70wt%,碳氮質量比(C/N)至(30-40):1,其中,垃圾廠生活垃圾、工廠化栽培杏鮑菇菌渣和玉米秸稈質量份的比為:(40-60):(30-50):(5-20);
步驟2,將步驟1所得混合物在55-60℃下發酵12-18天至含水量小于30-35wt%停止發酵,自然降溫至室溫,其中,在發酵期間每間隔24小時翻拋一次;
步驟3,將步驟2所得混合物移至后熟倉庫繼續堆積發酵到水分降至25wt%,即得到有機肥料。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步驟1中,在室溫下,將垃圾廠生活垃圾、工廠化栽培杏鮑菇菌渣和玉米秸稈放入發酵槽后,調節整個體系的含水量為55-60wt%,碳氮質量比(C/N)為35:1。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步驟1中,用尿素調節整個體系的碳氮質量比(C/N)至(30-40):1。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步驟1中,垃圾廠生活垃圾、工廠化栽培杏鮑菇菌渣和玉米秸稈的質量比為:(45-50):(40-50):(15-19)。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步驟2中,將步驟1所得混合物升溫至57℃發酵15天,自然降溫至室溫,其中,在發酵期間每間隔24小時翻拋一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魯婷,未經魯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58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