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站及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05284.6 | 申請日: | 2016-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243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志;楊雙丞;梁家銘;吳昆儒;曾煜棋;楊智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 主分類號: | H04W52/02 | 分類號: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麗超;陳鵬 | 
| 地址: | 中國***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程 行動裝置 協議層 基站 環境參數 睡眠 區塊 子幀 動態調整 動態分配 方法執行 基站服務 調變 搜集 申請 | ||
本申請涉及一種基站及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執行于一基站,基站服務至少一個行動裝置,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包括:搜集基站與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多個環境參數;依據多個環境參數,動態分配至少一個子幀給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一第一排程區塊以完成一初始排程;以及依據多個環境參數與初始排程,動態調整至少一個子幀中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第一排程區塊以及對應的至少一調變與編碼方案以完成一即時排程。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特別是一種執行于基站且應用于行動裝置的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今智能型移動裝置的普遍,延長移動裝置的電池續航力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議題。目前的4G,甚至是未來5G的技術,無線通信接口的耗電比例必然會越來越增加,那么優化無線通信接口的省電機制,設計節能的睡眠排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議題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基站及其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考慮跨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和實體(PHY)層的睡眠排程方法,除了媒體訪問控制層是藉由DRX/DTX(DiscontinuousReception/Transmission)參數設置的優化,如睡眠周期、持續時間(on duration)、偏移(offset)、閑置定時器(inactivity timer)等之外,還包括跨媒體訪問控制層及物理層的設定與分配多個行動裝置在每個子幀的傳送功率、實體區塊資源、調變與編碼方案,和數據的傳輸量等。為了優化行動裝置的省電效率以及保證各數據串流的服務質量,本發明還加入了行動裝置的延遲限制以增加節能,當行動裝置信道狀況不好時,在保護行動裝置服務質量需求的前提下,延遲其數據的上傳(如等到下個子幀的周期時)以等待信道狀況回復。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執行于一基站,所述基站服務至少一個行動裝置,該方法包括:搜集所述基站與所述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多個環境參數;依據所述多個環境參數,動態分配至少一個子幀給所述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一第一排程區塊以完成一初始排程;以及依據所述多個環境參數與所述初始排程,動態調整所述至少一個子幀中所述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所述第一排程區塊以及對應的至少一調變與編碼方案以完成一即時排程。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服務至少一個行動裝置以及執行一跨協議層睡眠排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搜集所述基站與所述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多個環境參數;依據所述多個環境參數,動態分配至少一個子幀給所述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一第一排程區塊以完成一初始排程;以及依據所述多個環境參數與所述初始排程,動態調整所述至少一個子幀中所述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所述第一排程區塊以及對應的至少一調變與編碼方案以完成一即時排程。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為達成既定目的所采取之技術、方法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圖式,相信本發明之目的、特征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體之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跨協定層睡眠排程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基站服務至少一個行動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初始排程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初始排程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初始排程前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初始排程的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初始排程后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子幀分配排程區塊的流程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即時排程的流程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排程區塊與剩余功率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未經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528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