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RFID雙頻技術的定位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102776.X | 申請日: | 2016-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89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9 |
| 發明(設計)人: | 堵建華;莫煒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橋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K17/00 | 分類號: | G06K17/00;G06K19/07;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趙繼明 |
| 地址: | 2013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rfid 雙頻 技術 定位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基于RFID雙頻技術的定位系統,包括服務器、RFID標簽、多個RFID閱讀器和多個低頻觸發器,各RFID閱讀器分別經由集線器與服務器連接,各RFID閱讀器分布設置在定位區域,RFID標簽綁定在被定位對象體上,低頻觸發器內置于RFID閱讀器之中,各RFID標簽包括低頻接收模塊和射頻發送模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RFID低頻與微波各自無線特性的有機組合,標簽收到RSSI的數據,以及標簽天線發出信號增益自動循環的特性,采用網格化的區域設置以及三點定位法,實現室內室外復雜環境的全區域的監測定位。可應用于金融,軍隊,物流倉儲,醫療護理等領域,對于當今物聯網時代,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線定位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RFID雙頻技術的定位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IOT(Internet?Of?Things)物聯網的廣泛使用,進一步推動了傳感器技術的發展,而新一代智能傳感器以低功耗,近距離,無線通信為特征,不僅具有自動感知,采集數據的能力,而且擁有計算處理,近距通信的功能,由此傳感器作為前端節點組成的無線傳感器網絡(WSN),對其覆蓋區域內的各種監測對象,可采集獲得相關數據并由后臺計算機進行處理,以得到準確的信息,服務于各類應用領域。
在無線傳感器的大部分應用中,傳感器節點或監控目標的位置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而RFID射頻識別無線傳感器,正是新一代傳感器的重要代表之一,也已被廣泛運用于基于移動,位置信息的各個領域,其應用和發展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
RFID系統是通過RFID閱讀器借由無線頻段電磁波信號與RFID電子標簽之間進行數據信息交互。RFID電子標簽是目前最先進的標識碼之一,標簽內擁有ID標號(全球唯一代碼),它具備不易破損、數據可靠、使用周期長、有效通訊距離遠等特點,可用于任何被監測對象。
目前而言,業界所用的定位系統如GPS,北斗導航等均適用于室外空曠環境,定位精度不是太高,很難適合復雜多障礙物環境。而一種基于RFID技術的車位感應系統(授權公告號CN?202126762?U)方案是一種僅利用RFID技術對靜態車位的感應判斷其位置有無車物,既不能對移動物體的跟蹤定位,又不是在相對復雜的環境中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適用于復雜環境的基于RFID雙頻技術的定位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于RFID雙頻技術的定位系統,包括服務器、RFID標簽和多個RFID閱讀器,各所述的RFID閱讀器分別經集線器與服務器連接,分布設置在定位區域,RFID標簽綁定在被定位對象體上,所述的系統還包括多個低頻觸發器,所述的低頻觸發器與RFID閱讀器一一對應,所述的RFID標簽包括低頻接收模塊和射頻發送模塊。
低頻觸發器既可內置于RFID閱讀器之中,又可設置于RFID閱讀器之外。
所述的各RFID閱讀器通過通信接口與集線器連接,所述的通信接口包括RS-232接口、RS-485接口、GPRS接口、WIFI接口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的集線器通過RJ-45與服務器連接。
所述的RFID標簽中的低頻接收模塊為125KHz頻率的接收模塊,所述的閱讀器中的低頻觸發器為125KHz的觸發器。
所述的RFID標簽中的射頻發送模塊為2.4GHz的發送模塊。
所述的RFID標簽為有源標簽。其工作方式平時處于節電接收狀態,延長標簽續航時間,只有得到外來125KHz信號觸發后才開始工作。
所述的RFID閱讀器包括全向RFID閱讀器和定向RFID閱讀器,所述的定向RFID閱讀器沿定位區域中的墻或門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橋學院,未經上海建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277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