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項讓馬鈴薯脫毒高產的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101768.3 | 申請日: | 2016-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057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瑞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瑞芹 |
| 主分類號: | A01G22/25 | 分類號: | A01G22/25;A01C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32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鈴薯脫毒 高產 疾病防治 晚疫病 催芽 切塊 曬種 脫毒 馬鈴薯 防治 | ||
一項讓馬鈴薯脫毒高產的技術,屬于蔬菜疾病防治領域,為解決目前馬鈴薯脫毒技術的不足,采用困種、曬種、催芽、切塊;藥劑拌種;晚疫病防治等手段,對馬鈴薯進行脫毒,提高其單位面積的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蔬菜疾病防治領域。
背景技術
脫毒馬鈴薯是指馬鈴薯種薯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生物或其他技術措施清除薯塊體內的病毒后,經檢測獲得無病毒或極少病毒侵入的薯種。經實驗證明,脫毒種薯的增產效果顯著,采用脫毒薯種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30%~50%,高的可增產3~4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目前馬鈴薯脫毒技術的不足,發明一項讓馬鈴薯脫毒高產的技術。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播前種薯處理
3.1 困種、曬種、催芽
種薯在播前30天左右出窖,放在12℃~15℃的室內散射光下曬種,曬種期間翻動1~2次即可,待芽眼長到冒白芽時,即可切塊。
3.2 切塊
在播前1~2天切塊,切刀要用酒精等藥劑消毒;切塊時要選擇定頂芽生長旺盛,將密集頂芽切開,后按螺旋順序切成立體塊,每塊應帶1~2個芽眼,切塊重量不應小于30克,切塊大時不要剩薯肉,小薯可整薯播種。切好的種塊可放于陰涼干燥處,在2~3天內播種完畢。
3.3 藥劑拌種
為防止播后田間爛種和病蟲害為害,應用藥劑拌種。1公斤多菌靈加15公斤滑石粉拌均勻可處理2000公斤種塊,要邊切邊拌。也可選用其他馬鈴薯種塊處理劑,如生物鉀或草木灰拌種,按說明合理使用。
4 土壤施肥方法
馬鈴薯是喜水喜肥的作物,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施肥方法:根據地力一次性施足底肥,有機肥應深層施用或播種前集中均勻散于壟溝,腐熟有機肥每畝施肥量一般為5000公斤即。在施用有機肥同時,可施用含氮磷鉀三種元素的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化肥或復合肥,施用氮磷鉀的化肥比例應以2:1:4比例最佳;每畝一般施用尿素施用量5~10公斤、磷酸二銨20~30公斤、50%硫酸鉀25~30公斤;在施入氮磷鉀或復合肥后,需要覆一層3厘米薄土,之后播種薯種芽塊,嚴格避免芽塊與化肥直接接觸,以避免燒芽;施肥、種植薯種芽塊后,應及時合壟覆土。
5 播種
5.1 播種時間
白城地區可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種,覆膜播種可在4月中旬播種。這時土壤10厘米以下溫度一般穩定在7℃~8℃以上。
5.2 播種深度
馬鈴薯播種前,土壤需要深耕30厘米,加深擴大松土層。可在壟上深開溝播種,也可改壟上播種為壟溝播種,壟上深開溝需20厘米左右,播種后薯塊芽眼朝上,覆土后薯塊芽眼離壟面應6~7厘米為宜。
5.3 播種密度
根據農戶選擇的品種不同,薯種播種密度也不同。早熟品種種植密度一般在15~20厘米左右,中、晚熟品種一般在25~40厘米左右。
5.4 播種方法
開溝、施肥(種肥隔離)、芽眼朝上擺放薯種種塊、覆土、及時鎮壓。大面積種植馬鈴薯的農戶,有條件的可使用機械一次性完成播種。
6 田間管理
6.1除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瑞芹,未經張瑞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10176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富鍶、鋅胡蘿卜的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集成網棚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繁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