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α-β濾波的AGC跳變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97356.7 | 申請日: | 2016-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227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6 |
| 發明(設計)人: | 沈謇;蔡信;王志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無線電設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S7/36 | 分類號: | G01S7/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潘朱慧 |
| 地址: | 20009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濾波 agc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α?β濾波的AGC跳變檢測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驟:S1、初始化,對前20幀的AGC量測值進行α?β濾波;S2、計算當前幀之前10~19幀的濾波值與AGC量測值的協方差;S3、根據步驟S2中獲得的協方差計算AGC跳變門限;S4、對當前幀及其之前9幀進行判斷,若滿足跳變條件,則判斷為AGC出現跳變沿,上升沿標識位置1,下降沿標志位置?1,并執行步驟S5,若不滿足跳變條件,則返回執行步驟S2繼續進行檢測;S5、中斷原先α?β濾波過程,從跳變沿開始重新濾波,返回執行步驟S2繼續進行檢測。其優點是:α?β濾波計算量小、實時性高,且不需要新增電路模塊,便于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AGC跳變檢測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基于α-β濾波的AGC跳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戰場電磁環境的日趨惡劣,雷達在對目標進行正常搜索和跟蹤的同時,也受到了各種干擾的威脅,其中欺騙式的距離拖引干擾就是一種典型的有源干擾方式。該干擾方式誘使雷達錯誤地跟蹤干擾信號,并最終導致丟失目標。為了采取相對應的抗干擾措施,首先需要檢測出干擾信號在何時出現,以及最終干擾信號在何時消失。
由于干擾信號的強度一般強于目標信號,而自動增益控制(AGC)又使放大電路的增益自動地隨信號強度而調整,因此可以通過判斷AGC值的跳變來檢測干擾信號的出現與消失。當AGC值出現下降沿跳變時,干擾信號出現;而當AGC值出現上升沿跳變時,干擾信號消失。在實際的雷達工作環境中,由于海、地雜波等各方面的影響,AGC在正常跟蹤目標時也存在抖動。因此如何在AGC存在正常抖動的情況下檢測出干擾信號出現或消失,是采取抗干擾措施的前提,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國內有專利CN102664042B(“對開關輸入信號跳變時序進行記錄的方法”)介紹了一種記錄跳變時序的方法。該方法通過高頻率采樣得到開關輸入信號的跳變信息。由于對采樣周期有著較高的要求,因而并不便于在工程實際中的運用。
專利CN103235204B(“一種多路開關量測信號跳變檢測與精確計時方法”)介紹了一種檢測多路開關量測信號跳變的方法。該方法通過信號調理電路、信號隔離電路、信號采集模塊、信號檢測模塊等實現對信號跳變的檢測。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設計方案,不便于在現有雷達系統中的實現。
專利CN201083827Y(“一種檢測GPS信號中數據位跳變的電路模塊”)介紹了一種檢測數據位跳變的電路模塊。該方法利用數字下變頻器、控制器、匹配濾波器組和數字信號處理器來判斷數據位的跳變位置。由于需要新增多個處理模塊,因而具體實現較為困難。
2009年第6期的《無線電工程》期刊中公開文獻《AGC系統抗干擾方法改進》介紹了一種改進傳統AGC電路的方法。該方法通過在傳統AGC電路上增加數字比較電路,自動識別帶內強干擾,調整放大增益并在輸出端進行放大限幅,進而消除帶內強干擾。由于同樣需要新增電路模塊,不適合快速的應用實現。
2008年第9期《信息技術》期刊中公開文獻《基于小波變換模極大值通信信號碼元跳變檢測》介紹了一種基于小波變換的跳變檢測方法。該方法利用小波變換的模極大值方法對數字通信信號的碼元跳變點進行檢測,盡管具有較高的精確性,但是運算量較大,并不適合在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場景下的應用。
本發明基于上述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在AGC存在正常抖動的情況下,基于α-β濾波的跳變檢測方法,旨在用一種計算量較小且不需要新增電路模塊的方法實現AGC的跳變檢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α-β濾波的AGC跳變檢測方法,通過α-β濾波對正常跟蹤目標時的AGC進行平滑處理,采用連續10幀濾波值與AGC量測值的協方差作為計算AGC跳變門限的基礎,并且采用延后10幀進行判斷的方法來區分干擾信號與正常跟蹤目標時AGC的抖動,只有當前幀及其之前的9幀均滿足跳變條件時才判斷為AGC產生跳變,干擾信號出現或消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無線電設備研究所,未經上海無線電設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9735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