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藍藻水華為原料培育小球藻屬浮游植物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92151.X | 申請日: | 2016-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43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秦伯強;高光;張運林;湯祥明;許海;董百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12 | 分類號: | C12N1/12;C12R1/89 |
| 代理公司: | 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藍藻 華為 原料 培育 小球藻 浮游植物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藍藻水華培育綠藻門小球藻屬浮游植物的方法,從發生藍藻水華水體獲取藍藻水華并適當濃縮,將濃縮后的藍藻水華漿在18~45℃下曝氣、腐爛降解,降解25~40天后,至水體發臭、水色呈現黑褐色或者棕褐色,然后添加自來水稀釋至總磷濃度為5.0~15.9mg/L,并添加由鈣鹽、鎂鹽、鐵鹽和鉀鹽的礦物質混合物,培養幾天后即形成高濃度、高純度的小球藻。該方法可將藍藻水華轉化為小球藻屬浮游植物,可促進藍藻水華的無害化處理及利用,加速水體營養物質的轉換,可直接用于處理藍藻水華,并且本發明提供的培養方法簡單、便于實施,為藍藻水華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好的途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浮游植物的培養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藍藻水華培育綠藻門小球藻屬浮游植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體富營養導致全世界范圍內藻類水華現象頻發,而中國境內最普遍的藻類水華是藍藻水華,尤其是藍藻門的微囊藻屬水華。這種水華對飲用水源、航運、水產養殖、景觀、旅游等多方面產生了有害影響。目前對藍藻水華的處理方法主要是作為肥料。中國的淡水富營養湖泊如太湖、滇池等藍藻水華暴發后,生物量巨大,而藍藻水華雖然含有藻毒素,但其營養物質豐富,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物質。由于藍藻屬于低等生物中的原核生物,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是很容易腐爛降解的生物原料,腐爛降解后含有豐富的氮、磷、氨基酸、維生素及其他礦物質元素。
小球藻屬浮游植物屬于綠藻門,是一種球形單細胞藻類,易于培養,不僅能利用光能自養,還能在異養條件下利用有機碳源進行生長、繁殖,并且生長繁殖速度快,所以其應用價值很高。小球藻具備多種用途,可以作為營養添加劑、具備保健功能、作為食用色素提取物、魚蝦的優質開口餌料、生物柴油以及化妝品原料等。我國常見的種類有蛋白核小球藻、橢圓小球藻、普通小球藻等,其中蛋白核小球藻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價值最高。
小球藻生長、繁殖可以是自養生長和異養生長,相關的研究者們開發出了多種培養小球藻的方法,如提高小球藻數量生長或者提高其中蛋白質含量或者提高葉綠素含量等。小球藻的常用培養基有SE培養基(SE Medium)、Pr培養基(Pr Medium)和BG-11培養基(BG-11Medium)等固定配方的培養基。但是這些培養基需要專門配置,成本較高,同時由于培養步驟中需要接種小球藻藻種,操作步驟較多,過程較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綠藻門小球藻屬浮游植物的培育方法,通過該培養方法可獲得高密度、高純度的綠藻門小球藻屬浮游植物,培養成本低,培養步驟簡單且易實施,且能實現藍藻水華的資源化利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涉及一種綠藻門小球藻屬浮游植物的培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從發生藍藻水華的水體獲取藍藻水華,對藍藻水華作濃縮處理,將濃縮后的藍藻水華漿在室溫18~45℃下曝氣、腐爛降解;
S2、降解25~40天后,至水體發臭、水色呈現黑褐色或者棕褐色,然后添加自來水稀釋至總磷濃度為5.0~15.9mg/L,并向稀釋后的液體中添加含有鈣鹽、鎂鹽、鐵鹽和鉀鹽的礦物質混合物進行培養,培養5~10天后即形成高濃度、高純度的小球藻。
上述步驟S1中,所述藍藻水華的濃縮處理方法具體為采用50~200目的濾網過濾,以降低藍藻水華中水的含量。
上述步驟S1中,所述曝氣形成局部有氧區域,有氧區域的溶解氧的濃度為9mg/L以下,每個有氧區域的體積大小不一,有氧區域的分布密度為20~125個/m3。
上述步驟S2中,所述的礦物質混合物由一水磷酸二氫鈣、乳酸鈣、檸檬酸鐵、七水硫酸鎂和磷酸氫二鉀組成。
上述步驟S2中,所述的礦物質混合物中一水磷酸二氫鈣、乳酸鈣、檸檬酸鐵、七水硫酸鎂和磷酸氫二鉀的質量比為80~120:8~15:1:4~10:7~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9215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小麥整株TRV載體介導病毒誘導基因沉默方法及應用
- 下一篇:開關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