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以太網絡供電系統的供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89575.0 | 申請日: | 2016-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346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譚翰云;蕭銘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九旸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10 | 分類號: | H04L1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吳立;鄒軼鮫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市東***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以太 網絡 供電系統 供電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以太網絡供電系統(PoE)的供電裝置,包含多個供電設備,各供電設備配置成:在判斷本身已經連接一待測設備,但待測設備并非適于供電的用電設備時,進一步判斷另一供電設備是否已經連接一經判斷為適于供電的用電設備;如判斷結果為是,則判斷兩供電設備已連接同一用電設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太網絡供電系統(PoE)的供電裝置,特別涉及供使用在以太網絡供電系統中,含有多個供電設備,并經由多個信號/電源通道,供應高功率的供電裝置。
背景技術
在業界所通用的以太網絡供電系統(Power over Ethernet–PoE),主要是遵循由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所制定的IEEE802.3af標準和IEEE802.3at標準,所配置的系統。標準規定將限定的功率經由一條由兩對雙絞線組成的信號纜線傳送,而不會干擾資料通信。標準定義了架構下的供電設備(Power Source Equipment–PSE)與用電設備(Powered Device–PD)。根據標準,供電設備在供應電功率之前,必須檢測兩對雙絞線是否已經連接一用電設備,并須檢測用電設備是否為適于供電的用電設備。如果檢測結果發現用電設備的阻抗值在一定范圍(稱為“簽名電阻”)之內,即認定用電設備為適于供電,才能對用電設備供電。
在IEEE802.3af標準規定下,一個供電設備對于由兩對雙絞線構成的纜線,供應的功率不得超過15.4瓦。這種供電設備稱為第一型PSE(Type 1PSE),適用于這種第一型的裝置,也稱為低功耗PSE/PD。此外,IEEE802.3at標準規定一個供電設備對于由兩對雙絞線構成的纜線,供應的功率不得超過30瓦。這種供電設備稱為第二型PSE(Type 2PSE),適用于這種第二型的裝置,也稱為中功耗PSE/PD。除了上述低功耗和中功耗的PD之外,另外也存在其他類型的PSE和PD,可以提供/接收更高的功率。這類型的PSE/PD設備稱為高功耗的PSE/PD設備。
依照ANSI/TIA/EIA-568-A標準定義的5e類(CAT 5e)電纜(超五類)和6類(CAT 6)電纜提供由兩對雙絞線或4對雙絞線構成的纜線,可以用來載送高于上述第一型或第二型規格更高的功率。因此,如果將上述第一型或第二型規格的供電設備與這兩種纜線中使用4對雙絞線的纜線結合,將可對用電設備提供更高的功率,而不會害及這兩種纜線規格所規定的安全性要求。
為要向用電設備提供更高的功率,上述系統可使用兩個供電設備加以組合,兩個供電設備分別連接一條由4對雙絞線組成的信號/電源通道,而容許1)單一的用電設備同時連接到兩條信號/電源通道(圖1),以同時接受兩個供電設備的供電;2)兩個用電設備分別經由一條信號/電源通道(圖2),以個別接受一個供電設備的供電;以及3)一個用電設備連接到兩條信號/電源通道中的一條,以接受一個供電設備供電(圖3及圖4)。這種結合使用兩個供電設備的組成,可以稱為多個供電設備的供電裝置。
在上述IEEE標準中另外規定,以太網絡供電系統的供電設備,在對一條信號/電源通道供電之前,必須先對通道施加一檢測信號,并在施加檢測信號后的預定時間從通道測得一反應信號,之后根據反應信號判斷通道是否已連接用電設備,以及用電設備是否為適于供電的用電設備。在將這種供電設備應用到上述含有兩個供電設備及兩條信號/電源通道的供電裝置時,由于在供電裝置端存在兩個供電設備,如果使用現有技術的供電設備檢測方法,檢測結果將可能發生錯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九旸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九旸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895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