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冬季采取泥炭地泥炭柱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86712.5 | 申請日: | 2016-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456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漢向;王國平;馬露莎;韓冬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1/08 | 分類號: | G01N1/08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靜 |
| 地址: | 15008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泥炭 柱芯 取出 沉積柱 分層 采集 采樣工具 采樣效率 凍結狀態 擾動 取樣點 取樣器 自封袋 采樣 凍層 可用 輕便 取樣 壓實 凍土 裝入 精細 節約 | ||
冬季采取泥炭地泥炭柱芯的方法。本發明涉及泥炭地沉積柱芯的采集方法,是為了解決現有方法冬季采取泥炭地沉積柱芯困難的技術問題。方法:一、泥炭柱芯采集的時間定在初冬季節;二、選取樣點;三、刨泥炭柱芯;四、取出泥炭柱芯;五、永凍層的泥炭可用凍土取樣器取出;六、對泥炭柱芯每隔1cm進行分層;七、將分好層的泥炭柱芯按順序裝入自封袋并編號。本發明根據季節的特點,不會對泥炭表層產生擾動;再者,冬季泥炭地中水分含量較少,人在上面進行采樣活動,不容易壓實泥炭,且取出的柱芯完整性較好;取出的泥炭柱芯處于稍微的凍結狀態,有利于精細分層;整個取樣方法簡單快捷,采樣工具較為輕便,能夠大量的節約成本,提高采樣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泥炭地沉積柱芯的采集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在中高緯度季節性凍融地區采集泥炭柱芯的方法。
背景技術
泥炭地是地表經常過濕或有薄層積水,其上生長著喜濕或沼澤植物并有不少于30cm泥炭積累的地段(柴岫,1990)。由于其獨特的形成原因和物理化學性質,泥炭地可以很好的記錄過去氣候環境變化的歷史,泥炭的原地自沉積模式保證了泥炭沉積序列不像湖泊序列那樣容易收到干擾(Chambers and Charman,2004),因此泥炭地沉積柱芯是研究過去植被演替、全球變化和泥炭歷史沉積過程良好的地質檔案。
在大多數泥炭地中,由于地表經常過濕或有薄層積水,要想取出一個完整的泥炭柱非常困難,隨之科學家們發明了一些取樣設備,目前常用的設備有Russian corer和Wardenaar corer。但這些取樣設備都存在著許多問題:由于表層泥炭過濕,植物根系較多,Russian corer很難完整的取出表層泥炭,還容易產生擾動,并且該采樣器的直徑較小(5cm左右)難以滿足實驗對泥炭樣品量的要求;Wardenaar corer的發明可以有效的解決Russian corer在表層泥炭采樣和樣品量上存在的問題(Wardenaar et al.,1986),但伴隨而來的是新的問題,Wardenaar corer過于笨重,攜帶不便,尤其是在泥炭沼澤這樣的地區,大都遠離人居,道路崎嶇,只能靠人來負擔,增加了采樣的難度,遇到有機質含量較低的泥炭地,取樣器下壓困難,這就降低了Wardenaar corer的適用性;另外這些采樣設備大部分情況下僅適用地表沒有凍實結冰的夏季操作,但夏季雨水充足,泥炭地中水分含量更大,在其中進行采樣很容易對柱芯產生擾動和壓實現象,影響真實的泥炭層位,降低后續分析研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了獲取未受擾動的泥炭柱芯,特別是生物活動最豐富的泥炭表層,需要一種新的采樣方法來解決泥炭柱芯完整性問題、樣品量問題以及擾動和壓實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方法冬季采取泥炭地沉積柱芯困難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冬季采取泥炭地泥炭柱芯的方法。
冬季采取泥炭地泥炭柱芯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一、泥炭柱芯采集的時間定在初冬季節,泥炭表層凍結深度為5-15cm;
二、沿著泥炭地的橫斷面,用探桿探測泥炭地永凍層以上泥炭厚度,選取相應深度的泥炭作為樣點;
三、刨去樣點泥炭表面凍結冰層,選取一個20cm×20cm的正方形區域作為預采樣區,用鋸沿正方形邊線垂直向下切割,直至永凍層,四條邊線全部鋸開后,得到一個20cm×20cm×h的泥炭柱芯;
四、在泥炭柱芯上表面正方形相鄰一邊位置挖取一個大于20cm×20cm×h的深坑,割開永凍層與泥炭柱芯之間連接的部分,然后沿著泥炭柱芯上表面正方形其余三條邊線進一步分離泥炭柱芯,直至泥炭柱芯倒向深坑的方向,最后便可把泥炭柱芯取出至地表;
五、永凍層的泥炭可用凍土取樣器取出;
六、對泥炭柱芯每隔1cm進行分層,用刀切割底層,用鋸切割上層以及凍結的表層;
七、將分好層的泥炭柱芯按順序裝入自封袋并編號,于4℃進行保存,以待分析測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8671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