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公害鯽魚的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83031.3 | 申請日: | 2016-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91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郭強;劉紅;郭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蚌埠市漁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3 | 分類號: | A01K61/13;A23K50/80;A23K10/37;A23K10/38;A23K10/30;A23K10/26;A23K20/158;A23K20/22;A61K36/8945;A61P31/04;A61P31/12;A61P37/04;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廣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李顯鋒 |
| 地址: | 23330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公害 鯽魚 養殖 方法 | ||
1.一種無公害鯽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魚塘使用前進行徹底清淤,清理淤泥后,使用新的壤土鋪設池底10-12厘米厚,暴曬7-9天,注入新水,水中添加二氧化氯、過氧化鈣,并在水體中植入益生菌和浮游生物,該益生菌為枯草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數量分別為1×10^3cfu/ml、3×10^4cfu/ml;
(2)將上浮2-3天的鯽魚苗種用浸泡液浸泡5-10分鐘,該浸泡液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組成:黃芩13-17份、柴胡11-14份、山藥10-13份、三七10-12份、板藍根9-11份、甘草9-11份、茜草8-10份、大薊7-9份、小薊6-8份、蟾酥4-6份、刺猬皮3-5份、土鱉蟲2-4份;
(3)浸泡處理后,將魚苗轉入魚塘,使魚苗密度4000-5000尾/畝,前1-2天不投喂飼料,讓魚苗吃培育塘內浮游生物,之后使用抗病飼料喂養鯽魚,該抗病飼料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組成:麥麩30-35份、豆渣25-30份、酒糟23-26份、鵝菜21-25份、黑麥草20-22份、蝦皮15-17份、雞蛋殼14-16份、菜葉果皮12-15份、紫穗槐5-8份、堿蓬4-6份、馬齒莧3.5-4.5份、紫蘇2.5-3.0份、桔梗2.2-2.4份、白術1.8-1.9份、大黃1.5-1.7份、黃柏1.4-1.5份、黃芩1.3-1.5份、柴胡1.2-1.4份、槐花1.1-1.3份,食鹽1-2份、菜籽油2-3份、誘食劑1-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公害鯽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液的制備方法為:
(1)將所述重量份的黃芩、柴胡、山藥、三七、板藍根、甘草、茜草、大薊、小薊粉碎至至120-150目的粉末狀,將粉末混合均勻后投入到提取罐中,加入900-1000倍體積的水,在300-400轉速下攪拌30-50分鐘,得到攪拌液;
(2)將所述重量份的蟾酥、刺猬皮、土鱉蟲粉粹至80-100目,加入700-800倍體積的水小火熬制2-3小時,得到熬制液;
(3)將攪拌液和熬制液混合均勻,加熱至100℃,提取10-12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在40-50℃下減壓濃縮至原來體積的50-60%,得到濃縮液,經過紫外線殺菌即得所述浸泡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公害鯽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誘食劑是有以下成分:黃豆、玉米粒、木香、白薯、小麥粒、芝麻、麩皮,按照6:5:4:3:2:1:1的比例組成的,其制作步驟為:
(1)將黃豆、玉米粒、木香、小麥粒、芝麻、麥麩分別炒出香味后冷卻,磨成粉末;
(2)將白薯洗凈,切成條,用微波爐烤干,至含水量為20-25%為止,研磨成糊狀;
(3)將上述粉末與白薯糊混合均勻即得所述誘食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公害鯽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魚塘中二氧化氯濃度為1-2ppm,過氧化鈣用量為10-15千克/畝。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公害鯽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液在定期在魚塘中使用,平均每畝魚塘用量為20-30千克,時間間隔為30-40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蚌埠市漁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蚌埠市漁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8303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