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照明裝置、控制芯片、線性調光系統及線性調光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082501.4 | 申請日: | 2016-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88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剛;王其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晶豐明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3/08 | 分類號: | H05B3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勝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1218 | 代理人: | 翟羽,趙娟娟 |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照明 裝置 控制 芯片 線性 調光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照明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LED照明領域中的可控硅調光可自主切換串并聯方式實現兩段線性調光以及具有線電壓性補償功能的照明裝置、控制芯片、線性調光系統及線性調光方法。
背景技術
與傳統光源相比,LED照明除了具有綠色、節能、環保等優點外,可調光也是其重要的優點。常見的調光方式包含模擬調光,PWM調光,墻壁開關調光以及可控硅調光。其中,可控硅調光的應用最為廣泛,特別是在北美和西歐國家,幾乎90%以上的燈具都采用可控硅調光。調光深度是可控硅調光燈具的重要指標,代表導通相位較小時,無閃爍的最低LED亮度。調光深度越深,終端用戶的體驗越佳。
現在市場主流調光方式一般采用單段的線性調光,但其存在調光行程短、死區大、調光效果差、效率低的問題,使得目前市場的線性調光產品,線性調整率較差。現有也有采用多段線性調光的解決方式,但其LED燈珠利用率較低,調光效果差。
因此,需要對現有的線性調光方式進行改進,改善現有線性調光產品存在的線性調整率差、調光效果差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的線性調光方式存在的線性調整率差、調光效果差的問題,提供一種照明裝置、控制芯片、線性調光系統及線性調光方法,實現調光行程大、死區小、調光效果好、整機效率高、LED燈珠利用率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照明裝置,包括交流電壓源、與交流電壓源電連接的整流電路、與所述整流電路電性連接的母線電容,所述交流電壓源的交流電壓通過所述整流電路輸入到所述母線電容上得到母線電壓;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二LED負載以及第一LED負載;所述第一控制器與所述第二LED負載串聯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控制器與所述第一LED負載串聯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與所述第二支路并聯后與所述第三控制器串聯,所述第一控制器與所述第二LED負載的公共端電性連接二極管的陰極,所述二極管的陽極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控制器與所述第一LED負載的公共端;當母線電壓大于等于第一閾值時,所述母線電壓通過第一控制器給第二LED負載供電,所述母線電壓通過第二控制器給第一LED負載供電,所述第三控制器被動導通,使得所述第二LED負載與所述第一LED負載并聯工作;當母線電壓大于等于第二閾值時,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不工作,所述第三控制器開始給所述第一LED負載和所述第二LED負載供電,所述第一LED負載、所述二極管、所述第二LED負載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器構成串聯電路,使得所述第二LED負載與所述第一LED負載串聯工作,其中,所述第二閾值大于所述第一閾值。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線性調光系統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供電模塊以及恒流模塊;所述供電模塊,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芯片的Drain引腳上檢測到的對所述控制芯片的輸入電壓,并在所述輸入電壓大于等于所述供電模塊的預設啟動閾值時,生成參考電壓輸入所述恒流模塊;所述恒流模塊,用于接收所述參考電壓以及接收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腳上檢測到的輸出電壓,并根據所述參考電壓和所述輸出電壓的比較結果生成功率管控制信號,控制所述恒流模塊內部的功率管的工作阻態,從而控制控制芯片輸出電流的大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晶豐明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晶豐明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825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