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支撐劑的縫內(nèi)摩擦系數(shù)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078929.1 | 申請日: | 2016-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206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彭歡;馬輝運;楊建;彭鈞亮;韓慧芬;王業(yè)眾;王良;閔建;劉俊辰;王斌;王曉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9/02 | 分類號: | G01N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亞軍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撐劑 裂縫 存儲件 摩擦系數(shù)測試裝置 輸出 模擬裂縫 摩擦系數(shù) 存儲部 可視化 油氣井 測試 長度可調 處理裝置 技術支持 實時采集 數(shù)據(jù)采集 選擇提供 壓裂施工 壓裂增產(chǎn) 透明的 圓球度 閥門 出口 | ||
1.一種支撐劑的縫內(nèi)摩擦系數(shù)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支撐劑存儲件(1),所述支撐劑存儲件(1)包括相連通的存儲部(101)和輸出部(102),所述存儲部(101)上設置有閥門(103),所述輸出部(102)的高度可調;
透明的可視化裂縫件(2),設置在所述支撐劑存儲件(1)的下方,所述可視化裂縫件(2)上設置有與所述輸出部(102)的出口相連通的模擬裂縫(201);
數(shù)據(jù)采集及處理裝置(3),用于實時采集待測支撐劑在所述模擬裂縫(201)中形成的砂堤(5)的高度和寬度,并獲取所述高度與1/2的所述寬度的比值,輸出并作為所述待測支撐劑的縫內(nèi)摩擦系數(sh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包括豎直支柱(401);
與所述豎直支柱(401)的上部垂直連接的上水平連接部(402);
與所述豎直支柱(401)的下部垂直連接的下水平連接部(403);
所述上水平連接部(402)在所述豎直支柱(401)上的位置可調;
所述存儲部(101)固定在所述上水平連接部(402)上,所述可視化裂縫件(2)設置在所述下水平連接部(403)上,并與豎直設置的所述輸出部(102)相對。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連接部(402)包括連接桿(4021)和固定圈(4022);
所述連接桿(4021)的一端與所述豎直支柱(401)垂直連接,所述連接桿(4021)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圈(4022)的側壁連接,所述存儲部(101)固定在所述固定圈(4022)內(nèi)。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支柱(401)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內(nèi)螺紋孔,所述連接桿(4021)的端部側壁上也設置有一個對應的內(nèi)螺紋孔,通過使用螺栓組件將所述連接桿(4021)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豎直支柱(401)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4021)一端設置有間隙套裝在所述豎直支柱(401)上的圓弧板,所述圓弧板上設置有螺紋孔,通過使用螺栓穿過所述螺紋孔并與所述豎直支柱(401)相抵,使所述上水平連接部(402)固定在所述豎直支柱(401)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部(101)呈漏斗狀結構,所述輸出部(102)為玻璃圓管,所述輸出部(102)的上端套設在所述存儲部(101)的頸部內(nèi)。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視化裂縫件(2)包括兩塊透明的有機玻璃,兩塊所述有機玻璃垂直放置在所述下水平連接部(403)上并且平行相對,以形成方形的所述模擬狹縫(201);
所述模擬裂縫(201)的寬度為1-10mm。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shù)據(jù)采集及處理裝置(3)包括攝像機(301)、與所述攝像機(301)電連接的數(shù)據(jù)處理裝置(302)。
9.利用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裝置測試支撐劑的縫內(nèi)摩擦系數(sh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在閥門(103)關閉的條件下,將預定量的待測支撐劑置于存儲部(101)中,開啟數(shù)據(jù)采集及處理裝置(3);
步驟b、打開所述閥門(103),所述待測支撐劑由輸出部(102)進入模擬裂縫(201)中,并在所述模擬裂縫(201)的底部堆積形成砂堤(5),所述數(shù)據(jù)采集及處理裝置(3)實時采集所述砂堤(5)的高度和寬度,并獲取所述高度與1/2的所述寬度的比值,輸出作為所述待測支撐劑的縫內(nèi)摩擦系數(shù)。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對不同密度的待測支撐劑的縫內(nèi)摩擦系數(shù)測試:
在進行所述步驟a之前,首先確定不同的待測支撐劑的密度,然后根據(jù)所述密度調整所述輸出部(102)的高度,進而確定所述存儲部(101)與所述模擬裂縫(201)底部之間的間距,以使每種所述待測支撐劑進入所述模擬裂縫(201)底部時的速度一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7892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