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視力檢測裝置和視力檢測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078403.3 | 申請日: | 2016-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910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8 |
| 發明(設計)人: | 徐彭飛;楊萍;蘇文益;陳文彬;張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3/103 | 分類號: | A61B3/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51907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視力 檢測 方法 裝置 檢測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力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視力檢測方法、裝置和視力檢測器。
背景技術
人眼看清外界事物是基于凸透鏡成像原理,正常視力眼球晶體所成景物圖像恰好落在視網膜上,使得人能夠清晰的可看到景物,而近視和遠視由于眼球晶體變厚或薄導致其焦距變小或大,使所成景物圖像落在視網膜前方或后方導致看不東西,因此不同視力大小的人的眼球晶體的焦距也不相同。
現有技術中,在檢測視力時,通常采用觀看視力表的方式進行測試,但是,在測試過程中,當無法看清視力表上的某個字符時,被測人為了看清視力表上的字符,眼睛會不自覺的瞇眼,使得晶狀體的形狀發生改變,導致真實視力和測得的視力存在誤差。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視力檢測方法、裝置和視力檢測器,以實現用戶視力值的精確測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視力檢測方法,包括:
控制光源輸出光信號,使得光源輸出的光正對被測用戶的眼球;
對被測用戶進行圖像采集,由采集到的圖像中抓取被測用戶的眼部圖像;
對所述眼部圖像進行圖像識別,判斷所述眼部圖像中是否包含有所述光源的成像,如果包含,沿所述光源的輸出路徑調整被測用戶眼睛與所述光源之間的距離,如果不包含,獲取所述光源與用戶眼部之間的距離;
將所述光源與用戶眼球之間的距離作為被測用戶晶狀體的焦距值;
依據所述焦距值計算得到被測用戶的視力值。
優選的,上述視力檢測方法中,依據所述焦距值計算得到被測用戶的視力值,包括:
依據預設映射表獲取與所述焦距值相匹配的視力值,所述預設映射表中存儲有視力值和與所述視力值相對應的晶狀體的焦距值。
優選的,上述視力檢測方法中,獲取所述光源與用戶眼部之間的距離之后,還包括:
控制計數器值加1,判斷所述計數器值是否達到設定值,如果否,沿所述光源的輸出路徑調整被測用戶眼睛與所述光源之間的距離,使得所述眼部圖像中包含有所述光源的成像,再次沿所述光源的輸出路徑調整被測用戶眼睛與所述光源之間的距離,使得所述眼部圖像中不包含有所述光源的成像,獲取所述光源與用戶眼部之間的距離,控制計數器值加1,直至所述計數器值達到設定值;
依據所述設定值和每次測得的所述光源與用戶眼部之間的距離,計算得到眼部圖像中不包含有所述光源的成像時,光源與用戶眼部之間的平均距離;
所述將所述光源與用戶眼球之間的距離作為被測用戶晶狀體的焦距值,包括:
將所述光源與用戶眼球之間的平均距離作為被測用戶晶狀體的焦距值。
一種視力檢測裝置,包括:
光源、圖像采集模塊、圖像處理模塊、距離檢測模塊和視力計算模塊;
所述光源,被觸發后用于輸出光信號,使得光源輸出的光正對位于預設位置處的被測用戶的眼球;
所述圖像采集模塊,用于當所述光源被觸發時,對被測用戶進行圖像采集;
所述圖像處理模塊,用于由所述圖像采集模塊采集到的圖像中抓取被測用戶的眼部圖像,對所述眼部圖像進行圖像識別,判斷所述眼部圖像中是否包含有所述光源的成像,如果包含,輸出用于提示用戶沿所述光源的輸出路徑調整被測用戶眼睛與所述光源之間的距離的第一提示信息,如果不包含,向距離檢測模塊輸出觸發信號;
所述距離檢測模塊,用于當獲取到所述圖像處理模塊輸出的觸發信號時,檢測并存儲所述光源與用戶眼部之間的距離,將所述光源與用戶眼球之間的距離作為被測用戶晶狀體的焦距值發送給所述視力計算模塊;
所述視力計算模塊,用于依據所述焦距值計算得到被測用戶的視力值。
優選的,上述視力檢測裝置中,所述視力計算模塊中存儲有預設映射表,所述預設映射表中存儲有視力值和與所述視力值相對應的晶狀體的焦距值,所述視力計算模塊具體被配置為:
依據所述預設映射表獲取與所述焦距值相匹配的視力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07840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